碳酸盐风化通过溶解捕获大气和土壤中的CO2形成溶解无机碳,然后通过生物碳泵形成有机碳沉积产生碳汇。本书基于大型模拟实验场和云南抚仙湖,对关联的两个过程进行了系统阐述,揭示了其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高度敏感性。碳酸盐风化碳汇研究不仅解决了碳酸盐风化有无碳汇的科学问题,而且为寻找全球“遗失碳汇”和未来通过土地利用调控碳汇提
天气学原理课程是气象和其他相关专业学生最重要的基础和专业课程之一。本书(《天气学基本原理》)作为“天气学教程”的第一册,是对天气学基本原理的概要介绍。全书共十章,内容依次分别为气象变量场、大气运动基本定律、风场和温压场的关系、气团与锋、气旋和反气旋、西风带波动及阻塞系统、大气环流、天气形势预报、天气预报、天气诊断分析。
本书介绍了生产测井方法原理、资料解释及其应用,共12章,内容包括生产测井数据处理与解释方法、生产测井资料综合应用等。
《全球海洋治理视阈下的北海治理模式研究》对全球海洋治理视域下北海海洋治理的基本理念、机构职能、运行机制、外部条件、影响因素、治理特点、存在问题、面临挑战、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阐释,尤其是对全球海洋治理北海区域实践的成功范例进行了学理概括,研究形成的北海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为其他半闭海治
高空观测作为气候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监测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气球探空系统是气象行业高空大气参数基本探测手段,用于高空大气背景情况的基本描述,是当前全球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基础和基准手段,是截至目前高空大气为的观测手段。全书由气球技术定位技术传感器技术探空综合比对和验证试验测量误差分析数据质量
本书收录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部门2006年以来的优秀新闻作品,历经半年的挑选、整理、汇编,重点以刊发在《中国气象报》的作品为主,也包括中央媒体、《广西日报》等对广西气象工作的代表性报道,并以附录形式集纳其中的获奖作品。报道体裁涉及消息、通讯、评论、深度报道、散文和图片等多种类型。全书以时间脉络、新闻视角客观展示广西气象
本分册所涉时间为1450年至1650年,这在欧洲地图绘制史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书中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学界对“文艺复兴”这一概念的讨论和反思,并细致剖析了这一时期的地图与中世纪地图之间的延续和断裂,介绍了地图在中世纪晚期社会中的作用,由此为本卷的写作奠定了基调。本册分主题讨论了地图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宇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绪论;遥感地震应急数据源;遥感震害预评估技术;遥感震害评估技术;地震灾害遥感评估产品;遥感地震应急专家知识与协同合作;遥感地震应急协助平台等。
本实习指导书在说明实习目的、要求及安排,介绍实习区概况、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实习区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旅游资源开发、城市建设及土地整治方面现状特点,阐明了土壤剖面及国土调查、文化与旅游资源、城市规划及土地整治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及方法,并针对性地安排了相关的实习路线,对土地资源管理、土地整治工程专业的教学实习具
本书主要介绍了1:300万中国海-西太平洋磁力异常图的数据来源、编图方法、中国海域-西太平洋磁力异常图断裂划分、中国海域-西太平洋磁力异常图磁场分区,可为资源调查、海洋权益、科学问题和防灾减灾等提供基础数据、基础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