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总原则,整合与梳理媒介融合背景之下记者出镜报道的原则与方法,深入探究现场报道中记者出镜时的语言组织、语言表达、思维意识与综合素养。
“华夏传播研究”是由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发起,是以探讨传播学中国化研究的旨趣,致力于建构有中国话语,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传播学理论体系,以建构“华夏传播学”为根本目标。本书是“华夏传播研究”系列2024年的第一辑,也是整个系列的第十三辑。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将联合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继续在本书推出华夏传播思想研究,华夏传播
群众文化建设,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政治立场引导、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各地区倘若能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国民的综合素养与道德水平。本书从文化理论和文化建设两个层面展开对群众文化的实践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涉及群众文化的基础理论、发展环境、形态类型和公共文化服务
本书以农业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详细梳理现状、开展用户需求调查研究和借鉴国外图书馆信息服务经验基础上,深入研究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科研单位由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向数字化、精准化、定制化个性服务方式转型的可行策略;探索在面向科研人员、政府部门、涉农生产经营主体及农民群众等不同服务主体时可采取
本书主要根据《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2009),并参考《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17)和《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2019年版)》(GB/T50328—2014)
人类在世界中的生存,是藉由媒介所展开的。形形色色的媒介物品与媒介内容打造了光怪陆离的世界,人们滑动手指、移动视线,沉浸在叙事之中,也分享着独特的生命体验。各个民族国家建立起基础设施网络,信息洪流澎湃涌动,或汇合或碰撞。如何理解个体与集体的媒介化生存?本书是张磊研究院在过去十年间发表的论文合集,通过将媒介视为世界的居间之
2023202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内容简介:本书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数字蓝皮书2023-2024年度的研究成果,延续了历年来的研究特点和内容。本书由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附录等四大部分组成。本报告采用数据实证分析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运用产业组织经济理论着力从产业主体、产业行为、产业绩效等方面对数字出版
本书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和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县级融媒体中心委员会以及浙江省、江苏省等地方融媒体中心共同出品的2023-2024年度关于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创新发展的调查研究报告。本书从创新模式、创新应用、创新运营、创新报道等四个方面,汇集了来自全国会员单位的典型创新发展案例。这些案例符合中央关于推进媒体
全书分上下编,由10章组成。上编为“信息历史学的客观前提:历史与现实”,主要通过对广义/狭义的“社会信息化史”之脉络还原和全景勾勒,来阐述信息史学赖以提出的历史/时代背景、客观条件。作者认为,“社会信息化史”是开展信息史学研究必备的“前提性研究对象”,对其脉络有所厘清并加以掌握不可或缺。上篇分为四章:第一章,探讨和阐述
出版作为文化领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民心相通,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文明交流,加强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本书以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实践为突破口,重点研究国外受众群体特征以及数字时代背景下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基础、现状和典型案例,发现中国出版“走出去”数字化的趋势、规律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