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海洋科学家手记》系列第二辑,本书由14位不同海洋科学领域的科学家执笔,以这些科学家的所见、所历、所感、所想为视角,通过自述这一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他们科技创新的缘由,讲述他们在科学探索和技术攻关中遇到的故事和趣闻,分享他们对海洋科研的独特理解和深厚情怀。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主要面对青少年读者,鼓励他们更加
本书以目前国内最大的产铀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为例,聚焦直罗组砂岩型铀矿床,在全盆地铀储层大型物源-沉积朵体的恢复与重建基础上,依据不同的物源-朵体、铀储层类型以及铀成矿的多样性等选择了3个典型露头区,重点构建了辫状河三角洲和深切谷中4种铀储层的沉积、成岩-成矿非均质性地质模型;深入剖析了铀储层物理结构和物质成分的非均质
本书通过分析经典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架构,指出弯曲的物理位形空间中的广义坐标不是时空坐标;爱因斯坦的“弯曲时空”是一个束缚了基本物理学和宇宙学发展的错误假设,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描述的只是现象——引力场的弯曲,并不揭示新的引力规律,更不能用于描述均匀的宇宙;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上的标准宇宙学,是一个不自洽的理
本书分为六章,第1章阐述本书选题的依据及意义,回顾和总结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基于地球物理学观测的研究现状以及本书拟研究和探讨的科学问题、研究目标、方法和研究内容。第2章介绍基于射线理论的P波走时层析成像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方法原理及步骤。第3章阐述了有限频理论的方法原理、几何扩散系数和灵敏度算核计算,以及远震成像中的几个影响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即认识雪灾与凝冻,雪灾与凝冻的预防,雪灾与凝冻的自救和互救,雪灾与凝冻后的心理自助。通过多个雪灾与凝冻实例,叙述了雪灾与凝冻的特点、成因和对人类及社会的危害;然后通过描述雪灾与凝冻发生的前兆,介绍了雪灾与凝冻的预防措施,并针对雪灾与凝冻介绍了简单实用的自救及互救方法,最后对人们灾害创伤后的心理应激反应
本书以浙江省海洋节能减排专题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浙江省自然资源与环境统计年鉴、浙江省第三次经济普查和浙江省海洋统计资料等,对浙江省海洋节能减排情况进行概述,并对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陆源污染物排放与海洋养殖业的关联关系、海洋节能减排绩效、涉海企业能源效率、海洋节能减排预警等进行评估与分析,提出相关
本书是《中国石油地质志》(第二版)第五卷,对大港探区在地质理论、勘探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介绍了黄骅坳陷、沧县隆起的地层、构造、沉积等基础地质特征及烃源岩、储层、盖层、油气成藏等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地质特征,指出了大港探区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力及发展前景。
在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基础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单位对成果数据进行了融合汇聚、综合分析、挖掘凝练,总结出具有区域规律性的技术成果,编纂出版《中国山洪灾害图集》,该图集全面反映我国山丘区小流域基本情况和山洪灾害的区域分布、灾害程度、主要诱因、趋势变化及规律
本书是在国土资源部部署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省级工作项目完成的基础上提炼完成的。内容方面是在现有地质工作程度基础上,充分利用吉林省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成果和资料,充分应用现代矿产资源评价理论方法和GIS评价技术,开展全省铅锌矿资源潜力评价,基本摸清铅锌矿矿产资源潜力及其空间分布之后总结凝练而成的。从成矿地质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GIS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应用。全书由8章3个附录组成。第1章为GIS概述;第2章为GIS的地理基础;第3章为GIS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第4章为GIS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第5章为GIS空间分析方法;第6章为GIS应用模型;第7章为GIS可视化及其产品输出;第8章为GIS设计方法及应用。每章前写有导读、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