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把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词“核心素养”的概念引入高等学校育人目标的研究,以此从源头上推进大学教育改革。作者认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社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相对恒定的基本素质与核心品格,这就是21世纪未来社会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与素养。大学育人目标应从现有的空泛、不切实际的目标或成功人士、专业人才等偏好向核心素养育
本书立足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和根本目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入手,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特征、基本理论、实现途径做了适度归纳,并对课程设计的概念、特点、模式和内容做了详细阐述,力图厘清“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间的内在关系,反映“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实践过程和当代价值。在此基础上,从公共管理类专业发展的视角,明
本书以全国统一使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为依据,在把提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和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力求在案例选取、内容编写与安排上,体现思想性与理论性相结合、教材知识与社会焦点相结合,实现理论学习、理论分析和理论运用的有机融合。全书共分六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追
本书是系统展示理工故事的窗口,也是全景展示学校文化的窗口。书中的“展演故事”“精品故事”和“媒体聚焦”以小视角映射大时代,以平凡人折射大情怀,全方位展示学校各类群体在改革发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典型事迹和卓越精神。编者择优选稿,并进行系统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精细化修正和专业
本书分为两部分,包括:中等师范教育课程(1904-2000)、高等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课程(2000-2022)。具体内容包括:清末初级师范教育课程;民国时期中等师范教育课程;20世纪50-70年代中等师范教育课程;20世纪80-90年代中等师范教育课程等。
本书分:《方域地理志》《建置志》《沿革志》《授徒志》《管理志》《职官志》《名师志》《英才志》《著述志》,并附《应天书院大事编年》。每志编纂,采用考论结合的方法。有总述,有对文献的稽考,又有对文献真伪的考证辨析。纵观全书,笔者力图做到志书编墓的资料翔实,但又不仅仅抱泥于资料的汇,所以更多辅以对史实的考论辨析,达到求真探实
本书是一本旨在帮助教师和学校领导理解并实施最新的中学课程改革的书籍。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对中学课程的发展趋势、实践策略以及成功案例的深入探讨。首先,本书会对中学课程的演变过程进行回顾,并解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这包括教育政策的变化、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学生需求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解析,读者能够理解到课程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本报告聚焦北京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多角度呈现首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进展、新成就、新问题。报告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热点篇四部分。总报告系统梳理了2022年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分报告对“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进行分析,专题篇聚焦北京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外合
本书基于长期追踪中国大学生的调查数据,从投资消费、就业创业、社会交往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广泛探索大学生的成长脉络;并紧密结合时代特点,聚焦美容护肤、生活技能以及孝道行为等重要专题深入分析大学生的成长演变。调查发现,大学生社交虚拟化明显增加,面对面交流减少;80%的大学生存在身体亚健康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和失眠最为常见;低收
该书关注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简称“西浦”)就读的中国学生群体的自我主导力发展问题。主要采用调查法、质性研究方法开展工作。首先,廓清西浦新生所经受的沉浸文化(家庭教养模式、基础教育模式、社会文化等)中影响其自我主导力发展的因素及机制。然后,具体探究不同自我主导力发展水平的学生如何体会并处理植入文化与沉浸文化之间的张力,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