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提醒读者注意新型科研人员的出现,和过去的科研人员相比,新型科学家被埋没在官僚机构的事务性工作和财政问题之中,能够用于创造性科研的时间少得可怜。本书研究了这种状况的后果、科研同行评议有关问题、资助创新研究的困境、企业学术文化的性质以及资助机构和大学对科学成就的轻视。同时还为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无锡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3)》分为综合篇、专题篇和案例篇三部分。综合篇通过对无锡科技历程的回顾和科技创新现状的总结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紧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聚焦高水平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对标国际前沿科技和产业标杆,锚定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目标,系统规划无锡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研究成果,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实施科学基金学风建设行动计划的举措之一。本书分为“科学与科研规范”“科研活动中的诚信”“科研活动中的伦理”“科研管理与诚信治理体系建设”四篇。首先梳理涉及科研诚信与规范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诠释科研规范的伦理基础,接着依次阐述基金申请、科研实施和成果发表等科
国际科技组织是全球科技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科技舞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书将国际科技组织分为联合国系统国际科技组织、政府间国际科技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科技组织三类,介绍了170个国际科技组织的宗旨、组织架构、会员、重要任职、出版物、系列学术会议、经费来源、授予奖项、与中国的关系等信息。本书按国际科技组织的类型、
《中国科研信息化蓝皮书2022》由中国科学院联合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编纂而成,旨在全面归纳和总结我国科研信息化的建设情况、应用成果及发展态势,科学地指导和推动我国科研信息化的未来发展,为我国未来科技创新提供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参
《城市群比较视角的区域科技人才活力评价与激发》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京津冀协同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区域人才管理”系列专著之一。本书从城市群的视角,构建了区域科技人才活力评价模型,分为科技人才活力投入、活力绩效、活力贡献和活力可持续性4个方面、45个评价指标。通过中国统计年鉴、科技统计年鉴等官方截面数据的深入挖掘
本书作为“智库篇”,从新型研发机构自身发展角度,紧紧围绕其本质特征与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的现实问题,按照“状况探析—政策研究—案例分析”的分析框架,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规范性研究。本书首先从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历程与存在的困境出发,总结了国际先进研发组织创新的相关管理政策,梳理了国内新型研发机构相关的
本书共分六章,从研究目的、文献综述、测算方法、测算结果、政策思考、研究展望六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测算的方法与结果,并对其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展示了我国科技工作者队伍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和未来展望,是系统了解我国科技工作者国情国力状况的重要资料。
本书内容包括科技报告和书稿的写作。简要介绍科技报告及书籍的基本知识、有关写作规范要求;具体介绍科技研究、科技开题、科技总结、科技考察与调查、科技实验与试验、科技综述与述评等不同类型科技报告的格式、撰写要点与要求,同时介绍口头报告的准备与技巧;针对科技书籍的特点,详细介绍科技书稿的写作准备、辅文和正文的撰写、修改与定稿,
本书是荷兰著名学者里策特·扬森(RitsertC.Jansen)于2019年推出的一本新书。这也是他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两本科研系列(《申请科研基金》《开发科研潜能之后》)的又一力作。作为在欧洲科研领域大获成功的一名科学家和科研工作管理人员,扬森教授对于如何管理科研人员有着深入的认识。在他看来,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