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哈尔滨为例,通过对哈尔滨的城市空间形态、路网形态、不透水面形态、绿地形态等进行基础数据采集与调研,从宏观的视角分析了严寒地区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相互关联的内在机理,找出其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分别从城市空间形态与微气候调节、城市路网形态与风环境关联性、城市不透水面形态与微气候调节、城市绿地形态与微
本书从天气预报员的角度看节气,随时间推演,呈现出一个个节气的美丽画卷,剖析其物候、时令对应的天气气候现象和气象科学原理,介绍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释围绕二十四节气的民俗谚语,消除常见误解。
本书分为脱去气候的外套、奇特的气象之谜、雪的情怀三部分,通过“气候变暖的三胞胎”“郑和是被什么风吹回来的”“风被‘偷’了吗”等话题,解析常常困扰我们的气候谜题,并厘清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本书收录了近年来有关智能网格预报技术的相关论文。其内容不仅包括智能网格预报技术的综述,还涉及具体的预报技术和预报方法,以及天气预报预警技术应用和平台建设等。
本书主要介绍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研究的内容和特点、区域气候-化学耦合过程的模拟方法和模式进展,重点介绍区域气候化学生态耦合模式RegCM-Chem-YIBs的系统组成,以及利用该模式在气溶胶、臭氧和二氧化碳及其相互作用模拟、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对东亚季风气候的影响,以及区域气候变化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
本书借助多源观测资料和精细数值模拟研究,总结东北冷涡暴雨系统的中尺度结构特征和发生发展演变机理,探讨其与不同纬度、不同尺度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重点研究直接造成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的结构与热动力过程,最后归纳一些反映其中尺度系统动力结构、具有物理意义的预测方法,提炼东北冷涡暴雨的物理概念模型,有助于提升东北冷涡背景下典型暴雨
中国气象局作为基础性科技支撑部门,于2017年启动了《西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2020》的编制工作。在西北四省(区)气象部门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三年完成了报告的编制工作。报告精华版对报告全文进行了高度凝练,揭示了西北区域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和未来趋势,评估了气候变化对祁连山、三江源、西北黄土高原以及宁夏生态移民区
本书以非遗剪纸艺术形式,讲述二十四节气的物候特征的变化规律,融合中国古代历法、历史、文学、自然、农事、民俗、时令物候等众多领域的传统文化知识,以精美的画面、生动的儿歌诗歌、通俗易懂的语言,全方位地讲述了中国特有的节气物候文化。本书插画优美,颜色鲜明而悦目,人物刻画细腻,事物造型生动有趣,配合内容的场景设置栩栩如生,是非
本书根据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西藏自治区遥感应用研究中心、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西藏数据与应用中心的业务覆盖范围,从数据服务、气候监测、气候预测、农业气象、生态遥感5个方面(对应全书5个章节)介绍了气候业务产品制作的标准流程。每个章节从业务概况出发,引入到业务产品的种类、服务对象、数据来源、业务平台、制作流程、产品发布、岗
朱爱朝以传统二十四节气为经,以汉字解读为纬,从万物的由来开始,用明白晓畅的语言为孩子讲述了二十四节气,让孩子熟悉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历史和习俗,了解中国先民的智慧,从中获得亲历自然的真实生命体验,得到自然的润泽,去发现美,感受美,获得更多来自大地的生长力量。如何让渐渐远离传统和自然的孩子认识接受二十四节气,这部书稿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