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马晓芸有关出版编辑工作的随笔杂记。全书约20万字,分为出版杂记、市场观察、文化评论三个部分。第1部分《出版杂记:我的时光流影》重点梳理个人编辑出版工作的实践和体会;第2部分《市场观察:他们的探索和思考》,收录作者近年来所做的市场观察和调研文字;第3部
出版是一门学问,做好这门学问,非十数年功夫不可。《论出版》一书积作者数十年编辑出版及管理经验,以论文、工作报告、访谈与报道为骨,从理论到实践,对出版的相关问题作了深入思考与研究。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英雄。4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外研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每一个选题、每一本图书、每一项业务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共同铸就了外研社的辉煌。40年的成就是广大干部职工创造的,是所有在外研社工作过的人创造的——无论他们是社长,还是普通员工;无论他们是总编辑,还是普通编辑;无论他们是党总支书记、
《文艺研究》编年纪事1978-2019
本书以观念史为纵坐标、以政治文化为横坐标来梳理、分析《东方杂志》作者群对社会主义学说的认知、对社会主义运动的情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态度、对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以及他们的社会主义观念的社会影响、历史地位与现实启发。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使读者更为清楚地理解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逐步认识、接受社会主义的心路历程,而且
本书为纪念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成立四十周年编纂,主要分五大部分:一、四十年纪事;二、四十年四十书;三、我们的团队;四、集体活动剪影;五、附录;六、后记。附录包含历任领导一览、历年获奖图书一览、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项目一览。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出版社40年发展历程,图文并茂,内容详尽,较好地保存了一批社史资料。
商务印书馆,中国唯*的一家跨越三个世纪,历经120多年的出版机构。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出版的开始,它的经历折射着中国近代文化历史的命运,它的屹立象征着中国出版事业的生生不息。商务印书馆曾编纂过《辞源》等大型工具书,译介《天演论》《国富论》等西方学术名著,整理《四部丛刊》等重要古籍,编辑\"万有文库\"\"大学丛书\"
本书以改革开放四十年(1978—2018)以来上海出版行业的发展历程和风云变幻为主线。40年来中国出版业从单一注重出版的社会功能逐步转向既重视出版的社会功能,又重视出版的经济功能。内容围绕出版单位、管理机构、图书出版、报刊出版、音像出版、数字出版、印刷产业、发行渠道、版权产业,以及人才培养、职称评审、出版名家、上海出版
本书分为青山座座皆巍峨、借得雄风成亿兆、相逢恨不知音早等5辑,收录《一波三折的走马上任》《球衣买还是不买》《流产的人质事件》《“年选”年年选》等文章。
本书分为峥嵘岁月、雄关漫道、闲庭散步、俱往矣4辑,收录《财政的钱多一分也不要》《抗击冰雪运教材》《谋划省级新华书店批销联合体》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