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旅行者号探测器的宇宙之旅为线索,展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并将太阳系以及星际空间的天文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全书共分为五个篇章,包括讲述航天器诞生和发射的启程,第一、二阶段探索的岁星和镇星,讲述向太阳系外进发的变奏和远航,以及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问天旅,以史诗版恢宏大气的语言和富有古典风格版画手法,将浩瀚无垠的宇宙画
本书主要涵盖矿产勘查技术方法、金属矿产勘查、找矿预测及靶区优选、岩石矿物样品采集方法与试样制备、矿石的矿物组成定量分析、贵金属元素分析等内容。全书主要包括矿产勘查技术方法种类与作用、金属矿产勘查阶段、重点找矿靶区勘查成果、矿石化学成分分析等。
本书作者基于多年国内外海洋空间规划研究与国内规划实践,对我国海洋空间规划、管理的现状需求与待优化内容进行梳理,并开展了澳大利亚、德国、美国、英国等典型国家海洋空间规划与治理以及欧洲跨界海洋空间规划的案例研究,结合我国实际,对提升我国海洋空间规划与治理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这是一部探析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史学专著,系“励耘学术文存”系列丛书之一种。当今,人们对文史哲津津乐道,天文历算却鲜有人问津。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其中最艰深难懂的部分。本书第一部分,收录了作者在战国楚、秦至西汉早期以及唐代历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如对楚国究竟采用何种历法做出回答,论证秦国采用“岁首建亥”
本书从介绍岩石物理化学知识和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入手,围绕固相线下的反应、地幔结构、各种地质环境中岩浆的形成、熔体结构特征及矿物结晶动力学等方面,介绍实验岩石学的新近研究成果和经实验证实的岩石成因理论。全书分四大部分。第一、二、三章,介绍实验技术及相关热力学知识;第四、第五章介绍变质岩及地球各圈层相变特征;第六、第七章介绍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出现了一个高潮,西方的科学知识大规模的传入中国。这一时期大量新的天文概念、天文数据以及计算方法涌现在历法家们面前,经纬度的概念正是其中一个最能体现中西历法汇通的重要新元素。经纬度概念伴随地圆说传入中国,不仅更新了时人的地理知识以及冲击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的宇宙观,而且对历法的编制产生了影响。在明末改历的
本书主要通过对我国沿海省事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科技人才创新动力、地区文化特点,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以及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基础等领域进行比较研究,并对我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潜力和竞争力进行评价。
本书针对大范围的地质灾害分布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是主要的防灾减灾手段。我国防灾减灾的任务相当艰巨。本书以“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理论与建设”为课题,阐述了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的概念,书中运用大量实际案例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具体分析了我国面临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多种形式,系统地论述了地面变形、斜坡地质等。
本书精选了李四光不同时期的随笔、论著,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国产地理科普读物。本书中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地理学常识。书中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地解释了一些地理常识,从天文、地质、地球热的历史角度分别对地球年龄进行了解释。二是地理学细分知识。既有冷门的,比如中国北部之纺锤虫、侏罗纪与中国地势等,也有吸引大众的热点问题,比如
近年来,世界海洋科学与调查研究工作正在深刻变化中,海洋矿产资源调查已从海底固体矿产和传统能源转向海洋资源资源综合调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碳中和已成为海洋科学热点领域,海洋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更新迭代频率加快。本书主要内容荟萃国内外互联网的海洋新闻报导和科学文献的内容摘要,重新整理、编辑和分析。本书跟踪全球海洋机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