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选题的框架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将从历时性维度出发,主要梳理改革开放前影像资料中的乡贤形象及其流变。第二章聚焦新时期乡贤文化的影像传播,从乡土文化的多重话语与乡贤文化传播、传统乡村文化的消解与传统乡贤影像的艰难重返、传统乡村精英的没落与新乡贤影像雏形的生成三个维度展开阐述。第三章通过描绘城市化乡贤文化影像传播的世纪转型
本书内容包括:文化影响力理论构建的理论前提;文化影响力理论构建的方法和逻辑;文化影响力的内涵、特征及作用;文化影响力的构成及其作用机制;文化影响力的格局与模式;当代中华文化影响力审视等内容。
数字创意产业是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相融合的新兴产业,其生产、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均突破了传统模式,促使就业更加多样化,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不论社会如何演进,就业始终是世界关注的能够影响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的关键问题,新兴产业的替代效应必然带来失业增加,同时新就业需求也应运而生,这一影响过程也受到外部冲击的“再
2015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立了两国间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这一机制同两国的政治安全对话、经贸合作对话共同构成了统筹和推动中印尼关系发展的重要支柱。2021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合作从政治、经济、人文“三驾马车”升级为政治、经济、人文和海上合作“四轮驱动”,两国合作的范畴与深度都有重要提升。本报告主要研究2021~2
《文化研究》集刊创刊于2000年,至今已出版50期,是国内文化研究领域唯一连续出版的大型集刊。该刊由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联合主办,陶东风教授、周宪教授轮流担任执行主编,胡疆锋教授、周计武教授担任副主编。该刊从2008年开始连续入选CSSCI来源集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该
本书稿所包含《教育话语体系》《中华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中外人文交流》《国际中文教学》《中华文明传播与文化互鉴》《行业汉语》和《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生论坛》七篇论文,描述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现有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以全面提升全民国际传播意识和传播能力,打造多元途径交叉融合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矩阵,使新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在实
《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2023》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2年文化和旅游发展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其他重要历史年份的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国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情况的综合性统计资料。本年鉴正文内容共分为九个部分:一、综合;二、公共图书馆;三、群众文化;四、艺术;五、旅游;六、文化市场;七、文物;
本书稿是在国家社科艺术学西部项目(16EH196)研究报告(鉴定结果等级:良好)的基础上形成的。本书在概述特色文化资源、特色文化产业以及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结构之后,从理论上探讨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生产要素、内外制度结构关系、制度结构对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机理,以及制度结构下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在此
本书分为四章,“图书馆概览”从图书馆的内涵入手,重点论述图书馆对于乡村文化振兴的作用等;“乡村文化振兴概览”重点阐释乡村文化振兴之内涵和中国乡村文化振兴之瓶颈分析等;“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之路径”重点论述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之路径和乡村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之路径等;“成功实践分享”重点介绍了我国图书馆助力乡村
《2022/2023中国“一带一路”人文与外交发展报告》是我社“人文与外交发展报告”系列年度出版物2022-2023年度报告,也是国内首部聚焦共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的专题类年度著作。本书以2022—2023年人文外交为主题,围绕百年变局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进中外人文交流进行探讨。报告共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