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特集,文教、科技政策的动向和实施两部分,内容包括:学校工作方式改革、稳步推进教育改革、推动行政改革和政策评估、东日本大地震后的重建与振兴的步伐、实现终身学习型社会等。
本书分为三部分,内容包括:最高学府——北京国子监、成贤之路——南京国子监、天下书声——历代学宫。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终于告别了在生存线上挣扎的饥荒状况,进入了物质丰饶的时代。可以说,战后教育体制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日本振兴输送了大量职业技术人才。然而,这种幸福神话的背后却暗影丛生。 在能力主义和指标化管理的指导下,学校的教育机能逐步丧失,沦为以分数取人的学历发行所。拒绝上学的孩子年年激增,校园暴力、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终于告别战后贫困,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而为日本振兴输送人才的日本教育界却出现了地基崩塌的现象。上命下从的战时体制再次抬头,以考分区分学生、以道德管制学生的结构正在背离教育的本质。 日本的考试机制究竟选拔出怎样的人?唯命是从的孩子是优等生吗?用分数代表的学力是真正的学力吗?学校是什么场所?教师
本书分上篇:总论和国别报告下篇;领域和专题报告两册,是多视角、多维度、多层面、多路径考察探究全球教育研究脉络和趋势的一部著作。本书采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映照、过去现在未来相贯通的方式,考察了近20年国际和国内教育研究领域高影响因子期刊所载论文的整体情况和研究趋势,从重要的国际组织教育政策报告透视教育
国际组织的作用日益提升,本书梳理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世界银行、欧盟等主要国际组织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发展演变,探讨这些国际组织教育政策价值取向背后的影响因素和保障机制,以这些国际组织的一些重要教育政策为例,分析其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体现,总结国际组织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个性和共性,为我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提供参考与启
本书“‘双减’政策篇”聚焦教育行政执法区域实践、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学生学业负担情况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与有益经验;“教师发展篇”聚焦广州市幼儿园新入职教师、中小学教师及中职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开展系列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篇”对广州市区域幼儿园保教质量、中小学在线教育应用情况、穗港澳姊妹学校合作机制、“国测”结果应用情况、普
本书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工作成果汇编,书写了五支服务分队在祖国西部六所学校参加支教扶贫工作的事迹。全书分为“关于我们”“主责耕耘”“思想引领”“科学拓展”“温暖汇聚”“印记共享”“感悟心声”七个篇章,记录了20名志愿者在教育教学、思想引领、公益实践、感想感悟等方面的故事,展现了支教扶贫工作的发展
本书以故事的形式,对杭州近代著名学校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全方位揭示,取材得当,重点突出,文笔优美,情节丰富,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全书共介绍了求是书院(今浙江大学前身)、蚕学馆(今浙江理工大学前身)、养正书塾(今杭高、杭四中前身)、惠兴女学堂、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今杭州师范大学前身)、浙江省立第九师范学校(今杭州科技职
本书收录的是从《教育研究》创刊40多年来发表的国际与比较教育论文中选出的精品力作,主要探讨了以下主题: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经验及分析;世界先进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国际教育理念前沿;国际组织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全球教育治理体系研究;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