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卷首、求索篇、建言篇、审读篇、拾零篇。主要收录了百科全书的条目标题、百科全书条目的定义和定性叙述、定义诸宜和定义诸忌、百科全书的条目交叉关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总体规划和若干思考、地方百科全书选条的两个问题等。
本书内容包括:中日韩数字出版态势与比较、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动因、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内容、推进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建构的保障措施等。
《数字经济时代消费类期刊转型升级与融合创新》综合运用出版发行学、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的知识,对消费类期刊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数字经济时代的传统纸媒需要转型创新,本书基于媒介融合、产业转型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市场调研、比较研究和案例研究等方法,研究目前整个消费类期刊的转型现状、转型模式、存在问题和转
本书为作者马晓芸有关出版编辑工作的随笔杂记。全书约20万字,分为出版杂记、市场观察、文化评论三个部分。第1部分《出版杂记:我的时光流影》重点梳理个人编辑出版工作的实践和体会;第2部分《市场观察:他们的探索和思考》,收录作者近年来所做的市场观察和调研文字;第3部
出版是一门学问,做好这门学问,非十数年功夫不可。《论出版》一书积作者数十年编辑出版及管理经验,以论文、工作报告、访谈与报道为骨,从理论到实践,对出版的相关问题作了深入思考与研究。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英雄。4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外研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每一个选题、每一本图书、每一项业务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共同铸就了外研社的辉煌。40年的成就是广大干部职工创造的,是所有在外研社工作过的人创造的——无论他们是社长,还是普通员工;无论他们是总编辑,还是普通编辑;无论他们是党总支书记、
《文艺研究》编年纪事1978-2019
本书以观念史为纵坐标、以政治文化为横坐标来梳理、分析《东方杂志》作者群对社会主义学说的认知、对社会主义运动的情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态度、对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以及他们的社会主义观念的社会影响、历史地位与现实启发。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使读者更为清楚地理解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逐步认识、接受社会主义的心路历程,而且
本书为纪念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成立四十周年编纂,主要分五大部分:一、四十年纪事;二、四十年四十书;三、我们的团队;四、集体活动剪影;五、附录;六、后记。附录包含历任领导一览、历年获奖图书一览、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项目一览。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出版社40年发展历程,图文并茂,内容详尽,较好地保存了一批社史资料。
商务印书馆,中国唯*的一家跨越三个世纪,历经120多年的出版机构。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出版的开始,它的经历折射着中国近代文化历史的命运,它的屹立象征着中国出版事业的生生不息。商务印书馆曾编纂过《辞源》等大型工具书,译介《天演论》《国富论》等西方学术名著,整理《四部丛刊》等重要古籍,编辑\"万有文库\"\"大学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