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特点,简明扼要地阐释了地质学领域的基本理论。主要章节内容包括:地球概述、矿物、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外动力地质作用、沉积岩、沉积相、地层、构造运动与板块构造和地质构造。
钙质海绵是生物礁中的重要造礁生物,是生物礁碳酸盐岩研究的基础。本书对高钙化海绵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归纳,提出了系统的分类方案,介绍了串管海绵、古杯海绵、纤维海绵、层孔海绵、刺毛海绵及蜂巢海绵等的主要特征、时代和分布及其图像,对我国碳酸盐岩储层研究是一本很好的参考读物。
本书对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相关岩性的微组分、结构、孔隙及成岩作用等进行了分门别类的介绍。通过岩石学工具,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对碎屑岩相关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极大提高了野外研究和岩心观察的效果,为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参考框架。
本书是为了配合地质专业院校的矿物岩石学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工作而编写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地质专业学生对矿物的直观认知能力,同时帮助地勘行业工作人员更好地认识和准确定名矿物。书中采用典型矿物的彩色图片并配以相关文字说明的方式,对常见矿物进行描述,形象、直观,言简意赅。本书首次出版于二OO八年,本次修编增加了结晶学部分及晶体光
本书各章内容:1国际地质科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2中国大地构造格局与演化3中国区域岩浆岩与岩浆作用4中国区域变质岩与变质作用5中国中、新元古代新近纪地层划分*新方案6山东省岩石地层划分*新方案7沉积学的发展历史、现状与展望8中国主要固体矿产类型和成矿作用9我国能源前景与能源科技前沿
根据近几年来所承担的国家级课题以及浙江省有关水土保持和水质监测等方面的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几年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课题设计及毕业论文,在参考了大量各种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提升性汇总和凝练。撰写了此专著。全专著共包括8章内容,论述思路为:首先,红壤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速度和广度都是
本书着重探讨了地学哲学的时代使命,提出地学哲学要始终坚持为建设生态文明服务,为实现新时代宏伟蓝图服务,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对地学哲学的历史传承、地学哲学与中华地学文化、地学哲学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生态文明价值进行探讨和研究。
岩石的转变循环、制造闪电、海市蜃楼……这些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实验会让你在实践中了解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本书以通俗的语言,先后介绍了20个便于操作的实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些自然现象所遵循的规律,使读者在实验的同时体会到地球科学的深奥魅力与无穷乐趣。
本文基于DICM(Digitalimagecorrelationmethod)的基本原理,系统化了3D-DICM的理论和观测方法,研制了3D-DICM的观测系统,观测了模型实验中活断层破裂在沉积层的扩展过程及地表变形场和地表破裂带的演化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DICM测定岩石裂纹扩展过程中,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裂纹尖端位
本书共分四章,内容包括:绪论、区域地质概况、野外地质教学实习路线、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方法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