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表》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制、海洋出版社出版,共6册,分为中国沿岸3册和世界大洋区域3册。本书为第二册。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是主港的每日逐时潮高和高(低)潮潮时、潮高预报,或只刊载每日高(低)潮潮时、潮高预报;第二部分是潮流预报站点的每日潮流预报;第三部分是附属港有关资料,主要内容是附属港同某一个主港之间的潮时差、潮
本选题收录南海所从10个不同方面开展对于印度洋上的气候、水文、生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在印度洋开展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海洋资源勘测与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减灾防灾等工作,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重点介绍工程海冰灾害机理(含核电冷源海冰堵塞风险),典型工程海冰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固定式导管架平台和核电冷源取水堵塞风险评估),工程海冰风险监管关键技术和应用(基于承灾体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评估、工程海冰灾害风险排查和监测信息体系)。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为冰区重大工程的海冰监测与安全保障服务,为我国北方海域环境安全提
本书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生命源于海洋,海水和海盐的起源,盐卤与地质,盐卤与化工,盐卤与健康。海洋盐卤矿藏的形成与演化,盐卤矿藏的成因理论,海洋盐卤矿藏的成矿机制,莱州湾地下卤水成因分析。地下盐卤资源的调查勘探,地下盐卤资源地球物理勘探。海洋盐卤地球化学特征,海洋盐卤的物理化学特征,地下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盐卤与
本书是一部宏观性的学术论文集。本论文集以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及各个协作平台专家的研究成果为主,同时吸纳国内外学者在《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分为六个部分:一是南海战略评估:问题、形势与未来;二是东盟与南海:利益、诉求与选择;三是中国与海洋安全:观念、利益与视野;四是中国与东盟:竞争、合作与发展
本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型海洋微波遥感探测机理模型与应用研究”的成果之一,书中总结了海洋微波遥感辐射传输机理与模型、实时验证与校正技术、四种新型海洋微波遥感器的定量化反演新算法等关键技术,以及海洋微波遥感海面风、浪、流和盐度等参数的信息提取新算法,着重介绍海洋微波遥感动力环境多要素、高精度、准实时探测机
海洋观测是研究海洋、模拟海洋、预报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基础。本书首先从空天基、陆基和海基三个不同视角展示了我国现有海洋观测技术,并对我国海洋观测的大国重器进行了详细介绍;其次,通过南海海洋环境实时预报系统建设等三个应用案例,突出海洋观测的重要现实意义;后结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相关资料,回顾了我国早期海洋科考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UNESCO)组织编写的《全球海洋科学报告》,首次对全球海洋科学的现状、能力和趋势进行了系统性的评估,量化了关键要素,促进了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促进了海洋科研,为应对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挑战做出了贡献。《全球海洋科学报告》译著的出版发行,对于衡量我国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气候的调节器、资源的宝库。海洋是不平静的,她呈现出在波浪、潮汐、涡旋、环流等不同时空尺度的变化,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热量、盐分和营养物质,维系着地球的生命系统和气候系统。在我们国家东海的外侧,有一支常年向北的暖流黑潮,这支暖流离开东海陆架进入日本沿岸,终在北纬35左右离开岸界,形成东向的延伸流动,构成了全
本书作者罗荣邦认为,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从未停止对提升海洋实力的探索,及至宋、元、明时期,古代中国正式成为海上强国。 造船技术一度世界当先:从宋朝开始,中国的造船技术突飞猛进,可载上百人的大型商船已十分常见,在东方航运界掀起一场无形的革命…… 航海足迹远至东非:早在宋朝,中国人对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