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世纪到至今,学术期刊不断摸索着走向“本土”、走向“国际”,即走向真正意义上为学术的期刊,成为学术的主流。同属亚细亚文化圈的中韩两国,针对学术期刊的特殊功能和定位,对其发展态势进行评估,对于中韩学术期刊和学术研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遗憾的是有关中韩学术期刊的比较研究极为鲜见。基于这种现状,本研究以比较理论为指导,坚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年鉴(2018)》作为一部反映我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发展的大型工具类出版物,将邀请有关部委领导、专家、学者,各级新闻出版机构、大型互联网企业、数字出版集团、新兴媒体、产业基地(园区)、内容服务商以及技术提供商等有关单位共同参与编撰工作,力求全面反映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全貌,系统介绍我国数字出版发展新趋势
有人说近现代出版的代表人物只有四位:张元济、李达、邹韬奋、胡愈之,而将书报刊集合为一体的出版家只有邹韬奋先生。本书专门研究作为出版家韬奋的出版思想,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近代出版风生水起,1895-1926年间涌现一批有思想、有理想、有成就的出版家。第二部分出版家的铸就之路,1926-1940年间韬奋在“且学且做”创办
本书研究以近现代图书出版社的时代背景为出发点,主要论述了近代以来图书编辑责任的流变、出版社对编辑的要求、图书编辑的责任意识,详细介绍了图书编辑的工作任务,同时,作者还结合自身工作理念与实践经验,对图书出版与宣传过程中编辑的作用和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与探索。本学术专著内容详实,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望本学术专著的出版,能够引起
《编辑必备语词规范手册》整理汇编了编辑、写作工作中须要学习、查核的语词方面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全书分通用语词类、专有名词类、禁用词类三辑编排。通用语词类收录了十八大以来常见政治术语、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等内容;专有名词类收录了民族、政治、宗教、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用语规范;禁用词类
相信我,说这话的不是书商就是书痴。至于有人说读书和吃饭、繁衍一样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那就更不可信。原因很简单,仅以我们中国为例,从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鬼神泣”,就难得有什么书好读,从甲骨文的出现到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这期间的几千年,读书也很难成为普通人的事。读书真正得以普及,还就是这100多年来的事。所以我们
2019年5月是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建社30周年,配合相应的纪念活动推出一部纪念图书《心中有蔚蓝: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建社三十周年纪念(1989-2019)》,以记录海大出版社历史足迹,传承海大出版社光荣传统,凝聚海大出版社新的发展动力。《心中有蔚蓝: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建社三十周年纪念(1989-2019)》包括前置彩图、
本书是作者在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讲授《中外出版史》及《中外出版原著选》课程的配套教材。本书体系架构有较大创新,将中外出版史按出版载体作为一级分类逻辑划分为开启文明的硬质出版以柔克刚的软质出版有容乃大的虚拟出版三大特征鲜明的出版阶段,并将硬质出版软质出版虚拟出版等一系列的概念引入,具有独特的学术创建。本教材即根据这一学术构
《让学术走向大众》旨在通过对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社会价值的图书的评论和解读,让大众了解、接受并读懂学术性图书。书中所有文章均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等主流媒体发表,被《新华文摘》、新华网等权威媒体和门户广为
作家与编辑,这是一个交叉的学科。在中国现代史文学上有许多作家,人们往往更多的是研究他们的创作成就、创作思想与创作特色,而很少关注他们于创作之外的文学编辑活动,更罕有研究他们所创办主编的报刊,以及这些报刊对当时社会运动与文学创作的影响。本书则以他们的编辑为切入点,选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十二个作家:陈独秀、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