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学术专著,书稿以高校教育教学为研究主线,以高校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等基础知识为切入点,首先对高等学校教学的关键内容进行了介绍,然后深入研究了高校课程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师资管理等教学管理业务实践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入了高校教育的基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进行了解读,并探究了校园文化建设
为迎接70周年校庆,湖北工业大学编纂了《湖北工业大学校史新编(1952-2022)》这一本书,全书分三篇,第一篇是“筚路蓝缕奠基础:湖北工学院的前身(1952-1984)”,第二篇是“融合创新图发展:湖北工学院(1984.8-2004.5)”,第三篇是“继往开来创辉煌:湖北工业大学(2004.5-2022.5)”,具体
本书分两大部分,共十四章。第一部分为第一至三章,简要介绍了创新基础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内容;第二部分为第四至十四章,着重阐述了创业价值与团队、创新意识及心理品质培养、创业机会、创业环境、创业项目、创业计划书、创业融资、创业风险、新创企业的筹建与设立、新创企业的管理与运营,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内容。本书具有
本书共六章:把握网络图景:对网络传播新媒体的认识;直面网络环境: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嬗变;筑牢网络阵地: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构建;建设网络文明: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对网络危机:网络时代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置;提升网络素养: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本书以“共创未来:大学的愿景与新使命”为主题。芝加哥大学、东京大学、博洛尼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内罗毕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耶鲁大学等大学校长就“更开放的大学”和“更融合、更有韧性的大学”两个主题进行了探讨。
本书从以下方面展开具体研究,第一,准确阐释西迁精神的形成条件;第二,深刻认识西迁精神的核心和精髓;第三,全面阐述西迁精神的时代意义。同时,坚持将西迁精神作为一个专门的科学问题,全面、立体、深入、规范地开展研究,注重伟大精神的激励作用,采用通俗的语言,把讲故事与讲道理结合起来,力求做到学术性、时代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
本书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仁侠青春”微信公众号文章精选,主要是思政课的课外实践中学生写的“观后感”、“读后感”等,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感召力,对于思政网络阵地开辟、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具有
本书选取我国一所地方应用型大学的三种不同类型基层教学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访谈法、非参与式观察法搜集资料,研究应用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模式生成动因、组建方式、运行特点以及影响应用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运行效果的因素等方面。从选取的案例学校应用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入手,对应用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模式构
本书结合经济学科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注重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明确职业伦理和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学当中,贯穿课程育人育才的全过程。
本书根据国家与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编写,作者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出发,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基于新形势下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旨在帮助年轻一代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