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边界层气象学中的基础概念、基本物理过程、主要研究方法等为核心,以大气湍流及大气边界层动力学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大气湍流的主要特征、不同层结条件下的大气边界层基本特征、大气边界层的日变化过程、不同下垫面对大气边界层的影响过程、地表能量平衡过程等。本书编写过程中,新增了近年来边界层气象学领域的新方法、新进展、新成果等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夏季东亚地区天气气候和我国天气变化的重要系统。基于实际副高异常活动的多样化、复杂性天气事实,针对不同时间尺度的副高动力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和反馈机制尚未彻底弄清的科学问题,通过引入改进的相空间重构方法和动力系统多层次耦合思想,构建副高多层次关联的非线性动力系统,揭示不同层次之间的能量交换
本书针对雷电科学研究、雷电防护技术和管理人员亟需的雷电学原理、现代雷电防护技术、雷电防护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介绍,重点对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及其审查,雷电防护工程施工及其验收,雷电防护产品,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及其检测质量的考核要求等内容进行阐述,同时,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法规和技术依据、单体建筑雷击易损性风险
本书详细记录了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简称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的点点滴滴,全书共分三个篇章总结了本次体育盛会气象保障服务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上篇“探索”总结了十四运会保障服务启动和筹备阶段的相关组织管理、技术研发及后勤保障等情况,详细描述了监测、预报、信息、服务、人影等技术研
我们的世界正在因为人类的活动变暖,其迹象已不容忽视,其灾难性后果也使得行动变得刻不容缓。普利策奖得主、《纽约客》特约撰稿人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用一线的报道和科学的数据,从极北之地、海滨城市、深山野林和科研机构传来了气候灾难的确凿信息:永冻土在升温,冰川在消融,海洋在酸化,物种在迁徙。忧心忡忡的科学家群体已经达成一致意见,
国内外科学家自20世纪90年代初即开始进行气候变化评估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成果与数据。本书基于全球范围内经过同行评审的已出版的中国气候变化相关期刊及数字资源,运用文献调研、综合集成、专家咨询、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法,筛选有价值的资料,对大量有价值的资料进行梳理、历经多次专家评审,从数据来源、数据质量、获取途径、适用范围、
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对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造成广泛的破坏,并严重影响人类生活。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一方面,要坚定不移的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最大程度地减缓气候变化进程;另一方面,要采取主动的适应气候变化行动,降低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开展重点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是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电力部
本书主要介绍江苏省气象局近10年来的大气环境科研、业务和服务成果,主要包括大气环境观测站网建设、江苏大气环境的时空分布特征、浓雾生消机制及预报方法和大气环境数值模拟预报技术,重点介绍了江苏影响大气环境的气象条件和相关预报方法及大气环境的影响预报研究,最后,本书介绍了江苏省气象部门的大气环境业务体系建设。本书是江苏大气环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事件的频发性、严重性与不确定性影响中国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生态安全。本书从气候变化影响、风险与适应的角度,重点对中国气候干湿状况演变、干旱事件变化特征和干旱风险等方面的规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区域干旱风险防范对策,以增强气候变化的适应和减缓能力,达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效果。本书可供地理学、
本书首先介绍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主要气象灾害概况,然后分别介绍了西乌珠穆沁旗1978—2020年暴雨、干旱、大风、冰雹、高温、低温、雷电和雪灾共8种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特征、典型灾害过程,以及气象灾害致灾危险性评估及其针对人口、GDP和牧草的风险评估与区划的资料、技术方法、评估与区划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