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云的演变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物理尺度,涵盖了云的宏、微观物理特性,从单个水滴和冰粒的微观尺度到云发生的风暴尺度。这本书旨在帮助研究人员和学生了解所有类型的云在大气中的产生过程。第二版对第一版进行了重要修改。特别是随着遥感能力的提高,观测技术变得更加先进,定量测量云并深刻了解其动力和物理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本书是对已
本书利用辽宁省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采用客观天气方法对1961-2020年影响辽宁省的台风事件进行识别,基于识别结果对历次台风事件致灾因子信息进行调查。给出了每场台风的路径轨迹、登陆和强度信息,台风造成的累积降水量、过程最大日降水量、过程最大风速空间分布,以及每场台风的致灾危险性评价信息。还总结了辽宁
本书利用山西省1979-2018年的雷电、雷暴及雷暴大风历史资料及其灾情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社会经济、河网密度、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等资料,对山西省雷暴大风灾害进行了综合风险区划;在分项评估指标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关联度模型计算,建立了山西省雷电和雷暴大风灾害评估模型;对山西省378例雷暴大风个例进行了中尺度天气分析和数值
本图集利用辽宁省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采用客观天气方法对19612020年影响辽宁省的台风事件进行识别,基于识别结果对历次台风事件致灾因子信息进行调查。图集给出了每场台风的路径轨迹、登陆和强度信息,台风造成的累积降水量、过程**日降水量、过程**风速空间分布,以及每场台风的致灾危险性评价信息。图集还总
本书围绕京津冀区域高速公路安全通行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和交通管控、交通事故等资料,探讨了高速公路气象观测及高影响天气风险预报预警技术,详细阐述了高速公路高影响天气的分布特征及其对高速公路通行的影响、高速公路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和反演技术、高影响天气的风险区划及风险预报技术,以及低能见度、路面温度、大风等
本书以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哈尔滨为例,通过对哈尔滨的城市空间形态、路网形态、不透水面形态、绿地形态等进行基础数据采集与调研,从宏观的视角分析了严寒地区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相互关联的内在机理,找出其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分别从城市空间形态与微气候调节、城市路网形态与风环境关联性、城市不透水面形态与微气候调节、城市绿地形态与微
丛书按气象现象、身边气候、生活气象、二十四节气四类话题分成四册。从作者多年来在气象科普工作中遇到的公众提问频率极高、舆论场里最热门、与生活密切相关但又容易混淆的问题入手,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热点,遵照“三分钟了解一个气象话题”的理念,结合天气预报员实战经验,紧贴日常生产生活,运用轻松有趣的语言
本书从天气预报员的角度看节气,随时间推演,呈现出一个个节气的美丽画卷,剖析其物候、时令对应的天气气候现象和气象科学原理,介绍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释围绕二十四节气的民俗谚语,消除常见误解。
本书共研析20余期国外气象节目,汲取节目的优秀创作理念,剖析气象原理,分析节目形式与主持风格,摘选核心气象英语词汇。分为科学进步、技术发展、公众需求、主播职业四部分。
本书分为日常生活中的气象门道、揭秘天气预报、探寻表象背后的真相三部分,剖析了气象是如何像双刃剑一样影响环境、农业、军事、交通、体育、健康等,并且提供了大量运用气象科学提高生活安全性和品质的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