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发起,联合国内外文化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编撰而成。 本报告归纳、总结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最新特征与发展趋势,重点聚焦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技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赋能、重塑与提升,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尽管2023~2024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
本书以区块链及以其为底层技术的智能合约在数字创意产业著作权保护及交易应用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块链著作权应用带来的优势与挑战,并探讨其与现行法律制度的适应性,旨在设计并验证一个由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合规高效的数字作品著作权保护与交易法律模型。具体研究内容涵盖区块链技术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智能合约的法律性质
本书从分工和生产效率入手,对文化产业集聚和市场集中特征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上做了分析。全书共8章,第1章是绪论,第2章是文献综述,第3章是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市场集中机制研究,第4章是文化产业生产率分析,第5章是文化产业生产率与空间集聚和市场集中的关系,第6章是细分维度的解释与稳健性检验,第7章是中国文化产业集聚与市场集中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基本立足点,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视域探寻农村生态文化产业及其发展规律,既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升中国生态文化软实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发挥农村生态文化优势以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态富民的现实需要。中国农村生态文化产业及其发展态势和宏观政策总体上呈现向好趋势。当前农村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
本书全面展现了2023年以来中国文化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中国文化志愿服务发展的实践特征、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势。 全书由总报告、分报告、地方篇、机构篇、案例篇、专题篇、附录组成。总报告总结了2023年以来中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发展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和发展趋势;分报告对我国重点领域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
本书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组织的非遗传统和转化实践总结报告。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聚焦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新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面向我国60余个国家或地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实践调研,包含傩面具、无骨花灯、大足石雕、普洱茶、唐卡等,以青年之力推动非遗传承与高质量发展相互赋
本书是一部解析“第二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读本。通过解读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语境,本书以唯物史观探究“第二个结合”的内在机理,论述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思路与方法。在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和世界历史意义的基础上,作者深入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与中
《辽宁文化发展报告(2023~2024)》是关于辽宁文化发展的年度性研究报告,也是辽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智库型成果,由总报告、文化事业篇、文化产业篇和融合发展篇组成。 2023~2024年,辽宁文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文化事业取得新成就,文化产业焕发新气象,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成果得以显现。与此同时,辽宁文化
本书是一部旨在全面、系统地展示鄂尔多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图文并茂的图书。本书遵循了国家制定的分类标准,将非遗项目分为十大类别,并按照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顺序进行排列。每个项目都详细记录了项目的名称、级别、公布时间等内容,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鄂尔多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台。每个非遗项
本书包括文脉绵长、地脉福泽、语脉清扬、艺脉斑斓四个单元。每一单元分若干章,每章以学习目标、课程导学、课程内容、考核量表、单元体验五个模块来完成教学。其中包含32节在线精品课程、75个延伸拓展资源、约110张彩图、24万字。该项目是“兴辽卓越”艺术教育专业群2022年建设项目,是艺术教育专业群共融共享必备教材,旨在弘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