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太阳辐射是地球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驱动着大气、陆地和海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高精度的辐射数据是陆面和大气模型模拟的重要输入参数。本书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多层感知机模型,获取静止气象卫星影像中的云空间分布模式,建立了瞬时地表太阳辐射估算模型,并构建了同步获取地表总辐射和地表散射辐射的迁移应用方案;在此基础上,生产了20
本书由5个章节组成,第一个章节从风险普查数据及成果质量控制的背景和要求开展入手,介绍了气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技术框架、人员培养等方内容;第二个章节主要介绍了风险普查数据和成果质控的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软件自检的规范要求和实现方式,人工抽检的工作流程、抽检数据的筛选标准等内容;第三个章节介绍了风险普查数据和成果质检的
本书在收集整理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结果的基础上,又从普查结果中筛选出全国范围内发生的一些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作了侧重性的解析。这些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同时,我们对公众关注的许多相关问题,也进行了问答式的解读。
本书作者为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他们主要职责是承担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和技术指导,承担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承担重大气象灾害调查鉴定、气象灾情收集分析、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检验与效益评估等业务,开展气象灾害隐患整治督查,负责气象灾害防御业务技术的指导,承担气象灾害防御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和实施监督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不考虑降水强度变化,冬季降雪降水量会更少,春季融雪时间更早,可能导致河流径流量峰值转移到初春甚至冬季,需水量最高的夏季可能更容易干旱。在冬春季降水量丰富、土壤含水量高的地区,大部分的冬春季径流将直接排泄到海洋,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对积雪地区的水循环和水供应造成直接影响。本工作利用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
本书属“漫读科学”盘配书系列。本书稿围绕“空气”这一日常却又极其重要的物质展开,介绍了科学家揭秘空气的历史和空气在呼吸等过程中的作用。还介绍了人体呼吸系统、空气质量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以及日常生活中净化空气的方法。
本书研究了上海市暴雨变化规律、水文变化规律及历史洪涝灾害规律,以及三大规律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海陆变迁、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上海城市发展需求与防洪除涝规划的基本情况,水系演变的过程与目前形成的总体格局,以及防洪除涝设施的现状与管理运行情况;分析了上海市洪涝风险的影响因子,应用综合风险度计算法评估了不同区域的洪潮
随着全球温度不断升高,越来越多的气候极端事件发生,各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和干旱灾害,生命和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适应气候变化迫在眉睫。《巴黎协定》在设置到21世纪末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和1.5℃以内目标的同时,也设置了提高应对气候变化韧性的适应目标。然而,国际社会对适应的关注不如减排,当前由于适应评估体系的欠缺,对适应
本书是西藏山洪研究方面的第一本报告成果。全书共八章,主要针对西藏山洪灾害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藏东“三江”流域、“一江三河流域”、川藏公路南北线路段、中尼公路、青藏铁路(公路)的重点区域为研究重点,通过对西藏溪河洪水灾害、泥石流灾害及冰湖溃决洪水灾害的调查与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气候系统在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冰冻圈和人类圈六大圈的共同影响下变得日趋复杂,不仅使全球气温表现出升高的趋势,不同区域降水的变化也呈现出非线性不均匀性等特征,降水量的突变将直接导致全球极端气候、旱涝、暴雨等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提高,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书重点研究了寒区气候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