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分为理论篇和实务篇两大部分,其中理论篇一共有六章,实务篇一共有四章。按照文化市场调查的概念界定、市场调查方法、资料收集和整理、调查资料分析和预测以及调查报告的书写等五个模块安排章节的顺序和框架结构,在内容上增加文化产业中的广告、电影电视、会展、旅游等几个典型行业,合理安排了思考练习题、案例分析、补充阅读材料等,使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北斗丛书从2003年算起,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整整地走过了16个年头。在这16年中,我们既取得了前所未有成就,也出现过许多令人烦恼的问题。而究其根本,说到底还是理论准备不足。我们的伟大实践,常因缺乏理论指导而停滞不前甚至误入歧途。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决定组织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力
本书是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结项成果。兵团城镇建设发展营造的美丽兵团人居环境是记录兵团人民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奋斗史。新中国建立以来,新疆建设兵团城市近70年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建设理念实现了完美的契合。需要兵团特色团场(镇)建设与改善团场(镇)人居环境和弘
本书对甘肃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与工作进展进行了专题研究和深入探讨,设计评价体系进行发展水平评价,设置“大事记”对2022~2023年甘肃文化和旅游业发生的大事进行梳理记录,集原创性、参考性、史料性于一体。本书关注当下,选题前沿,视野开阔。皮书专家对甘肃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中长期重点工作——倡树主流价值共建文明社会、优秀
本书对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比较,在归纳重点文化行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和趋势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了促进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思路举措。 本书的创新之处:一是基于区域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与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重庆、四川等省市以及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
“十四五”以来,吉林省以全面推进文化强省、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等战略为引领,进一步强化高标准文化供给,积极培育高质量文化产业,不断推动高水平文旅融合,在完善政策体系、挖掘弘扬吉林文脉精神、推动重大主题艺术创作、发展文旅新业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助推文化数字化、打造吉林文化标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书由总报告、历史文脉
本书共26章,内容包括:掌中泥,乡土情——玉田泥塑口述史;指尖技艺,编织人生——大名草编口述史;刻刀故事,塑造传奇——曲阳石雕口述史;巧笔生花,壶中自有乾坤显——衡水内画口述史;芥子纳须弥,掌中藏奇迹——涿州“蒲氏蛋雕”口述史;手中纸,心中爱——趄柳树村窗花口述史等。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样一座一砖一瓦都充满着历史气息的城市里,到处都可以看到承载历史记忆与传承文化血脉的公共艺术作品;与此同时,西安作为现代化与国际化大都市,实现了公共艺术与历史传承相结合,并融入城市营造,走进寻常生活,建构了穿越古今、联通中外、跨越文化、联结时空的城市公共空间。本书选择西安具
本书精选了一年来15名老师的讲座内容,从风云际会山海间到纳兰性德笔下的秦皇岛,从秦皇岛地名探源到“京东第一府”,从昌黎葡萄酒、山桥历史、长城非遗到北戴河老别墅,《师谈》的老师们为全市职工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在专家、学者和职工之间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
本书是“新疆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传播研究课题”(编号:19YJA850016)的结项成果,课题组对兵团14个师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整理,将资源分为物质类和非物质类,对14个师共计103处动团级以上不可移动的遗址、遗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整理了自兵团成立至2022年间创作的部分非物质类红色文化作品名录近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