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部专门论述山东(青岛)大学发展历程的史著。介绍了省立山东大学从1928年迁至青岛,意味着山东文化中心的东移,至1958年省立山东大学返回济南,成立新的山东大学,即山东文化中心的西迁为止的办学及发展历程,时间跨度30年。本书以真实而翔实的史料,全面总结了山东(青岛)大学曲折的办学之路和发展历程。作为一部地方大学
百年间,四十多万厦大人在滨海之畔的美丽厦园里度过了人生中美妙的青春年华,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懵懂走向明智……那芙蓉宿舍的西窗共剪、那白城海滨的漫步冲浪,那上弦场上的呐喊助威,一幕幕,一点点,都是厦大人生命中不可忘却的纪念。《难忘厦大》一书汇集了厦大校友以在厦大难忘的一件事为主题的优秀征文稿,串
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三全育人”归结为“十大育人”体系,“三全育人”已经成为高校培养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标尺。江苏大学是“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之一,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精心组织实施计划,把思想政治和价值引领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长效机制。本书将江苏大学
本书在27门理科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在对所授内容进行深入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宪法法治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六个方面,提炼出课程中的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内容,将课程的思想性和价值性表现出来,使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
本书系统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内涵、特征及当代意义,指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对高等工程教育产生的影响,对不同类型工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论述了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发展的理论逻辑和要义特点,揭示了外部与内部核心要素及其结构关系,分析了现实困境与制约因素,借鉴了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四个国家
本书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2020年会暨第八届高层论坛论文集。本书围绕“素质教育:让未来更美好”这一主题,分五个篇章全面深入探讨了大学素质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主要包括:新时代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教育规律探索、大类招生背景下的通专融合培养模式重构、以学生为中心的通识教育课程创新、素质教育与大学生成长。本
本书研究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形势下,行业特色高校培养研究生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机制与模式。通过调查省域内不同类型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现状,总结国内外一流大学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实践经验,构建面向2035的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标准,厘清阻碍现阶段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有效实施的制度、观念、法律体系构建等方面的问题,为高校进一步
《高校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研究》内容丰富新颖、论证逻辑严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互结合,在撰写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结合新时期的高校教师能力培养理论,所使用的观点和引用均来自近年来国内外新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实用性,期望通过《高校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研究》对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深入思考与回顾,并在回顾中进行反思,进而明晰和
本书以“问题揭示-归因分析-实践建构”为基本研究思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构建“教师-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驱动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探索高校教师建言行为,助力高校治理体系创新的实践路径,最终致力于实现对高校教师建言瓶颈和支持策略的学理探求,提出现实策略,促进高校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
本书是作者在参与创办升达学院和成功学院的基础上,探索创建一流民办大学的经验总结,供从事技术应用型民办高校工作的后来者借鉴。全书共八章,内容分别为:第一章,垂綾饮清露——升达初创13年,第二章,流响出疏桐一一成功、华豫研三年;第三章,居高声自远一一庠本远望;第四章,厚积而薄发——《弦歌杏坛平生记》出版;第五章,弦歌不辍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