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新闻与传播、网络与新媒体的学理进路与行业发展,重点关注网络文化与网络素养、视听文化传播与创新、国家形象与北京印象、媒体融合与媒介运营、智能媒体与新闻伦理等方面,从青年学子视角对新时代的媒介现象、信息技术、传播机制进行审视与批判思考,以期对新闻与传播学科发展、媒介生态实践提供洞见与参考。
本书聚焦财经新闻与经济传播议题,从业界专家的视角来传递来自财经新闻前沿的权威声音。本书通过专家讲述介绍财经新闻报道实践中的最新动态,评点产业发展中的前沿案例,同时也对财经新闻报道从宏观到微观、从产业到组织,从报道到传播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梳理,呈现了专业媒体人和高校学者对财经报道的独到见解和实践经验,对财经新闻从业
在城市媒介生态系统中,公共传播在所有信息传播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公共传播中的信息和内容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本书包括西安媒介生态发展研究报告主报告及传播活动与治理、区域形象与塑造、城市文化与传播四个部分,共12篇文章,从西安媒介传播活动的实际情况出发,聚焦城市媒介生态中公共传播及重点媒体的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描绘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整体变迁状况。第二部分,通过深度和典型个案的分析,深刻展现云南少数民族新闻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社会互动,并对每个地区典型的少数民族媒介与传播现象进行个案剖析。第三部分,研究团队在四个少数民族地州完成了不同代际报人和新媒体从业者的口述访谈。
本书以琼崖为个案,考察其民国时期报刊业的整体发展历程,从多力量合力作用的场域视角出发,揭示地区报刊生产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互动关联,解释了进步新闻业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求生存发展,最后牢牢占据主导位置的历史发展轨迹。在对民国琼崖报刊发展的几股主要力量进行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本书着重探讨了琼崖党组织的报刊宣传工作,
本书旨在发挥丽水市档案馆馆藏老报刊的作用,促进丽水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为丽水的革命史、抗日战争史、社会发展史、新闻发展史研究提供第一手史料。本书收录的老新闻主要来自丽水市档案馆馆藏的报刊,也有一部分来自全国报刊索引、大成数据等专业网络数据库。收录的老新闻时间起自清同治十年(1871),截至1949年,跨度78年,共收录新
本书结合新闻传播学科的新发展态势,探讨撰写专业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如何在此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掌握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在概论部分,分析了学与术的关系、学术论文的特点、分类与写作步骤。在选题环节,提出完整的选题应当包含四个要素: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问题和初步的研究方法设想。其中,研究对象是显在的必选
《新闻的未来》为作者获奖专著《新闻业的救赎》的姐妹篇。作为新闻专业性和公共性的信奉者、研究者和诉说者,作者在这部新著中,超越新闻业本身的救赎,深入讨论了媒介化和“后真相”语境下新闻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困境,以及新闻作为公共服务体制存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通过解析科技革命、社会现实和新闻理想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冲突,思考和
本书收录了《新闻学专业“课程思政”路径探析》《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思政改革刍议》《廉政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的教学管理普遍存在问题与对策》等文章。
本研究基于语料库的CDA方法,以Fairclough的话语三维模型、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生态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分析和讨论了《中国日报》、新华网(英文版)、《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中与人民币汇率、气候变化、“一带一路”和“中国梦”有关的新闻报道,探索了中美媒体新闻的话语策略和建构模式,并最终揭示出其中隐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