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集结了姬德强教授多年来在传播政治经济学、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的自选集。全书分为历史与思想理论与概念以及趋势与问题三个主要部分,深入探讨了国际传播的历史语境、规范体系、实践脉络、学术走向等议题,为在全球语境下构建中国自主的国际传播知识体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视野。 本书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国际
本书系统梳理了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网络新闻工作的基本原理与具体操作方法,主要涉及网络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和专题制作,以及文字新闻、音频新闻、视频新闻、融合新闻等不同形式网络新闻的概念、制作、发展与特征。本书既注重理论阐释,又注重实践剖析;既立足当下,又面向未来;既聚焦新闻传播的核心特征,又体现出鲜明的跨媒体、跨学
本书收录了赵子忠教授近十年内发表的代表性论文,主要内容为智能媒体研究、5G媒体研究、媒体融合研究和社交媒体研究。Web2.0时代的移动化、社交化和视频化理念,推动了新媒体理论创新和各类业态创新。Web3.0时代刚刚展开,人工智能与媒体的结合,成为智能媒体发展的基础,需要更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元宇宙、5G、区块链等新
本书的论文选自段鹏教授1993年至2023年独立撰写的较最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含中英文核心期刊论文、权威报刊文章等,体现了段鹏教授将近三十年的学术研究进路,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播学研究发展的脉络与趋向。全书分为四个专题:一是高等教育与理论传播,收录了以《党性与人民性的再统一:习近平关于新闻与传播重要论述的研究》为代表的八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以两种不同的视角展现了乡村儿童阅读现状。上篇一方面从专业角度探讨了我国乡村儿童阅读发展的背景、现状和推广意义,同时介绍了相关的学术调查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基于时光益读20232024年在全国30多个自然村开展的2000多份问卷调查,从年龄、性别和阅读环境等角度分析了乡村儿童在阅读方面的差异,为制定有
本书作为新闻专业的教材,由法治报道、财经报道、文化报道、科技报道、体育报道、交通报道、乡村报道、教育报道、就业报道等21个专业报道领域组成,每章开头设置导语,由导师用简短、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引出此报道主题,结尾设置课后思考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开拓学生思路。书稿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配以丰富、生动的案例讲解,使报道的专
梁启超(18731929)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文学家、史学家和教育家。本书搜集、汇录珍藏在国家图书馆的梁启超藏书中的题记并将其一一辑出,摘选后分类整理,取其书影,以为对照。计得题记151条,部分为从未见著录者。按照四部分类法编排,每条题记由释文、藏书版本信息、著者及人物介绍、文献综述四部分组成。既
本书从信息组织的产生历史、基本原理、信息资源的内涵、信息系统的构成、信息的形式描述和信息的内容描述以及人工智能与信息组织的关系等角度,探讨信息组织的基本问题,重点介绍元数据、主题法和分类法等信息组织的重要方法,对信息组织的外围因素,也予以重点梳理,基本原理、信息资源的内涵、信息系统的构成、信息的形式描述和信息的内容描述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水平、高效率的信息化服务,对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建筑、图书馆机构设置、图书馆资源建设、图书馆人才建设以及信息环境安全、著作权、网络传播等方面产生革命性的变革。数字图书馆能做到让读者利用网络足不出户就搜索到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具有方便快捷性。基于此,切实加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数字游民(DigitalNomad)是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实现远程工作并借此获得自由探索世界机会的群体。他们代表着一种新兴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西方学者围绕数字游民的个体流动、地理套利、工作与休闲平衡,以及线上与线下社区营建这四个密切相关的核心议题展开了大量既有理论深度又充满社会关切的研究。本书将这些研究成果翻译成中文集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