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出现以来从未见到地壳裂开,只见到了在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局部发生过且以后还会发生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大小的断裂、火山喷发及岩浆侵入活动。这些地质事件会引发强度不等的地震,也会由于局部地应力挤压或拉张作用造成局部地壳变形,如形成隆升造山或下沉坳陷等。《全球地壳隆坳演化与海陆变迁论》将从地球运动的起源
本书介绍了地质学的发展简史和研究现状,着重叙述有关地球和地壳的基本知识,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地球内部和地表的各种动力地质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产物,概述了地球和岩石圈演变的历史,系统地介绍了地球科学与人类的关系。本书还新增了与工程地质有关的章节——重力地质作用,阐述了重力引起的斜坡变形及重力灾害的工程防治措施。全书文字简洁
本书较系统全面收集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青藏专项、青海省地质勘查基金、社会资金等出资的地质科研项目资料,按照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研究、地质找矿工作部署研究、勘查方法技术试验与应用研究、地学数据库建设和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的分类进行整理、筛选、汇总,以述而不论的编写要求,将青海省“358地质勘查工程”期间地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主
边看边想/大别山地质公园博物馆背后的故事
浙江省重要地质遗迹
中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汇编(2018年度)
江南造山带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一个构造带。20世纪70-80年代,对华南大地构造大致有两种认识:一是认为沿着扬子板块东南缘的多期次增生(叠接)形成了华南板块,二是认为江南造山带以东的华夏地区存在诸多地块(地体)这些地块与扬子地块聚合形成华南板块。20世纪末以来,一般认为华南板块由扬子地块、华夏地块及二者之间的江南造山带组成
本书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作者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涉及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及其生物复合涂层的制备工艺、结构表征等,阐明了水热电泳沉积法对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建立相关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深入研究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本书可供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专业教学和研究人员
本书介绍了赤铁矿选矿发展过程及姑山赤铁矿生产工艺演变历程,总结了近年来从工艺矿物学研究到常规选矿试验研究,以及利用姑山磁铁矿精矿混合试验的研究成果,重点梳理了近五年的科研项目成果,汇编了2017年长沙矿冶研究院“姑山红矿开展提质研究”报告、2018年东北大学“姑山红矿悬浮焙烧一磁选试验”报告、2019年安徽工业大学与姑
本书以新疆中部天山为核心研究区,围绕天山南北坡及山麓尾闾湖进行空气、表土和沉积剖面中的孢粉学研究。旨在根据现代植被与气温、降水等气象因子的关系,建立表土花粉和气候的数学模型,结合来自典型湖沼沉积的具有14C测年序列支持的较高时间分辨率的孢粉学研究,恢复并定量重建该区中全新世以来植被与气候演变规律,从而探讨天山中部南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