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推出了这套《探索发现大百科》系列图书。本套书共分三册,从孩子最感兴趣的古代遗址、海洋世界、太阳系三个方面进行讲述,书中精美的图片呈现出波澜壮阔的场景,让孩子仿佛身临其境。有时候,让一个孩子从普通人到探索家、科学家,只差
本书记述了郭增建等地震科学的开拓者,于1958年在甘肃、宁夏对1920年海原大地震、1739年贺兰山大地震进行科学考察的过程及成果。全稿主要由5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958年地震预报科学考察纪实,第二部分——考察报告,第三部分——1958年前郭增建对地震预报研究的档案手稿,第四部分——存档的海原大地震珍稀照片,第五部
2003年以来,中国已先后在东太平洋海隆的热液活动区进行了5次海上调查,并开展了海底热液地质研究工作。基于此,本书将东太平洋海隆作为地球系统的窗口,从分析热液硫化物和玄武岩的矿物、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提出海底热液活动、冷泉及天然气水合物的同源异汇假说,揭示蚀变玄武岩中矿物的化学组成变化,阐述海底热液活动对水体和沉积环境的
关于外星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外星生命,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乐观主义者认为宇宙中“存在着无数个跟我们一样或不一样的世界”;而悲观主义者确信不存在其他的世界,更确信不存在另外一个跟地球一样的世界。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对系外行星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今天,他们有了更好的理论、工具和技术来探索外星生命这一重
自从爱因斯坦在1916年预测了引力波以来,人们意识到了引力波存在的可能性。尽管存在着来自局部震源的干扰问题,以及为确定引力波所需的具有极高灵敏度的仪器的难题,但物理学家们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引力波探测,为的就是突破人类技术和探索宇宙奥秘的能力极限。当然,这远不止“证明爱因斯坦是对的”这么简单,这代表着一个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
本书针对煤自燃隐蔽火源探测的难题,通过实验室实验、理论分析和现场测试等手段研究煤燃烧及升温过程的电磁辐射信号变化特征,揭示煤升温及燃烧过程电磁辐射产生机制,提出煤田火区电磁辐射探测方法并进行现场应用。本书采用归一化处理方法分析了不同频率电磁辐射信号与CO的增长变化特性,分析了电磁辐射频域变化特征,煤升温过程中,电磁辐射
地球物理综合实习是地球物理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地球物理学理论体系、数据采集和数据解译系列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实习,深化基础理论内涵,建立各种方法原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使学生结合研究区的实际,学习并初步掌握地球物理学各分支学科中野外观测系统工程设计、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后期资料解译以及实
在《行星状星云概论(英文)》中,作者将研究行星状星云是什么,它们从哪里来,又将去向哪里。作者将讨论是什么机制导致了这些恒星消亡的美丽标记,以及是什么导致它们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行星状星云概论(英文)》作者还将探讨如何测量行星状星云的各个方面,例如其组成。尽管作者将对行星状星云进行某些方面的数学处理,但主要观点应该是
本书在保持科学性的前提下用通俗的语言和天文图片向公众介绍宇宙中的神秘天体—黑洞。其中包括广义相对论的基本概念;恒星演化和黑洞的形成;黑洞吸积与喷流的产生以及探索黑洞的多种信息渠道:其中包括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LBI)。可作为中学生和社会公众的科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