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5—16日,“档案修复及历史资料的数字化与研究:第六届东亚史料研究编纂机构联席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召开。会上中、日、韩三国学者就“档案修复及历史资料的数字化”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相关论文结集成本书,希望借此在历史资料的数据库建设、历史资料整理和档案文献修复方面扩大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
媒体转型中既有传统模式的消解,又有新生的跨界业务融合生成。在这种消融的环境中,传媒行业何去何从成为业界和学界探讨的热点。本书在回顾中国传媒业发展、变迁的基础上总结了纸媒当下面临的困境和发展机遇,最后从经验和学理两个维度对传媒未来的经营模式和发展路径进行分析和展望,这对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内容建设和运营创新给予了启示。
本书重点研究晚清民国时期的新闻记者群体,探究新闻界结社、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和维护职业公益等组织行为,展现近代中国新兴职业群体的社会生长历程及其与国家政权的相互制约关系。
本书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自2014年启动的品牌展览“青年策展人计划”的第6届展览的全过程记录。中英双语,内容包括清策计划简介、青策2019事记、2019获选方案简介、媒体与观众短评、特邀评委深度评论、青策充电站、青策策展人海外研修等。本书将为今后有意参选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每年一届的青策计划社会公开招募的青年策展人提供一
本书是暨南文库·新闻传播学丛书之一,收录了作者近20年来对中国传媒市场化改革前沿创新实践的观察与思考,从机制创新、战略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等,阐述中国报业转型的市场逻辑,以及在舆论生态、传媒格局、传播方式发生巨变的当下,如何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如何以市场的逻辑应对传媒市场出现的新问
本书包括“史”与“物”两大部分,既清晰梳理了贵州博物馆事业发展史、贵博新馆建设史及大事记,介绍了贵州博物馆事业及贵博的总体发展概况,又按文物类别,将贵博的13大类、180余件馆藏文物进行评述,如古生物化石、民族纺织品、精品书画等,均为馆藏特色。本书配图300余幅,较为精美,尤其是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宋代鹭鸟纹蜡染衣裙、明
研究者基于多年的少儿出版理论与实践探索和儿童阅读与语言教育研究,从儿童图画书的儿童性、教育性、文化属性和商品属性出发,对图画书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儿童传播媒介、教育媒介和文化消费品所蕴藏的独特价值,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图画书何以畅销、如何合理规划图画书选题、原创图画书发展、动漫图画书、AR图画书等一系列图画书出版现象
本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播音主持艺术概述;第二章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研究;第三章是播音主持艺术的语言应用研究;第四章是播音主持语言的文化功能研究;第五章是播音主持艺术的批评研究;第六章是当代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困境;第七章是当代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本书是上海嘉定翥云博物馆编撰的馆刊,主要内容是挖掘、整理嘉定地区古代文献,研究嘉定地区古今乡贤的生平、学问,介绍嘉定地区的手工技艺、书画艺术,介绍嘉定地区的人文风俗,展示馆藏文物,其主旨是推崇、发扬嘉定本土重学术、精技艺等精神。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人们生活中的沟通方式与表达习惯,都已经发生着潜在而又剧烈的变化。如何理解这种变化,可谓未来人文社会学界需要持续探讨的话题。《媒介与修辞》是这种探讨的一种尝试。在作者看来,修辞是语言表达的手段,新媒体形成的新媒介环境,其表达形成新的语法。那么,探讨这二者的关系,或许可以窥见现代文明在传播学上的某种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