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中国篇和英国篇两部分,第一部分在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发展创新的基础上,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探讨英国新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批判思想。并深入探讨了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霍尔的大众文化思想和威廉斯的共同文化思想,并列举两部对
本书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重大议题,从“两个结合”的基本问题与核心要义、“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全面深入理解新的文化生命体及其重大意义、文化的力量等十个方面展开,深入阐释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剖析了文化与文明的内在联系,并探讨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院2021年度课题研究项目征集工作,围绕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等10大方向性、指导性选题,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院2021年度课题研究项目。经各地申报、专家评审、公示,共立项研究课题19个,研究周期为
本书从经济学分析范式出发,遵循产业经济学的逻辑框架,将文化资本看成产业发展乃至城市发展不可忽略的投入要素,从多个层面深入分析研究文化资本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贡献。本书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关于文化资本测量方法的梳理和总结,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的文化资本现状进行综合评价,从城市规模、城市品牌、创意阶层以及产业结构等层面探
本书是一本关于文化产业相关内容研究的论集。关注的重点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中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文章主要从学术前沿、市场消费、产业创新、文化金融、文化贸易、版权经济、博士论坛等板块,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探析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动向和新特征,论文内容大多涉及经济、管理、艺术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国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北斗丛书从2003年算起,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整整地走过了16个年头。在这16年中,我们既取得了前所未有成就,也出现过许多令人烦恼的问题。而究其根本,说到底还是理论准备不足。我们的伟大实践,常因缺乏理论指导而停滞不前甚至误入歧途。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决定组织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力
本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城市高质量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和民俗资源的历史内涵与价值转化三个方向出发,收录了在“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当代利用”学术研讨会上公开发布的论文30余篇,对现当代非物质文化保护及传承现状进行了广泛研究,围绕相关话题从各个方面和层次进行了深刻探讨,有计划有步骤地将非物质
本书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编写,亚太中心通过常规培训,向学员传授正确的非遗保护理念和科学的保护措施等内容,本书则是针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基本文件以及帮助学员实践能力提升的书籍。本书的出版可以对已举办过培训的国家“深耕”,并进一步开 拓“培训版图”,对亚太地区非遗保护事业具有重要的
书稿从比较世界上几个典型的岛屿经济体文化产业现状出发,分析了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总体环境,再基于澳门作为微型岛屿经济体的地理经济特征,结合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种类及澳门实际人文及商业环境,对澳门文化产业的发展及文化产业转型机制进行探讨及研究,为澳门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借鉴。本书结合国家政策,尤其是“一带一
本书为俞绍宏教授主编《楚系简帛字形合编系列五种》之一,收录新蔡葛陵楚墓竹简与信阳长台关楚墓竹简两种出土于河南省的楚简数据。1994年,葛陵楚简出土于河南省新蔡葛陵故城楚墓。楚简竹质墨迹,以楚文字书写卜筮祭祷记录和遣策赗书,数量达1500余枚。1956年,长台关楚简(又称信阳楚简)出土于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分为两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