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充分考虑目前工科院校各专业不同学时"结构力学"课程的开设情况,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符合工科教育规律,内容精练,思路清晰,说理透彻,重点突出概念和应用,强化定性分析,不刻意追求理论研究的深度和难度,联系实际,增强工程意识,旨在培养实用型的技术人才。全书共10章,内容包括:绪论、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
无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和“空间”以及“测量”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牛顿经典力学、振动与波、以“质点”模型为基础构建的不同“体”模型。作为对经典力学的补充,还简单介绍了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等。
本书内容共分5章,包括:第1章绪论,介绍了流体力学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实验要求。第2章运动要素的测量,包括压强和液位的测量,流速的测量和流量的测量,及现代测试技术。第3章基础性实验,包括2个演示性实验和6个验证性实验。对于本章的实验,配有相应的CAI课件,供学生预习使用。第4章是综合设计性实验,包括液体密度的测量、文
本书在工程背景概述的基础上,概述了张量分析的基础内容和与其相关的内容,为进一步的力学理论奠定数学基础。全书分别从变形、应变和应变梯度,应力、偶应力和高阶应力,近代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方程,近代介质材料的本构关系,近代连续介质力学的广义变分原理等几方面介绍了近代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微结构振动
《我所理解的流体力学(第2版)》是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来写的,目的是通过该书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流体力学的原理,使之成为自己真正掌握并可以运用的知识。和现有教材及相关图书相比,该书的一个特色是尽量使用力学基本概念并以通俗的方式表述,更易于为学习者所接受。另一个特色是作者专门绘制了大量既精美又保持了科学性的插图,增加了学习的趣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的二十七篇文章。有几篇是从日常见到的事物开始谈论力学原理,从中引出新的科学技术研究方向,并对这些方向进行介绍。有几篇是关于科学史和介绍在力学史上有重要贡献人物的文章,这些文章有助于了解力学与别的学科的关系,特别是从中可以体味出力学和数学、物理、工程的密切关系,认识力学是近代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此外还
本书是论述一种全新的求解气体-颗粒两相流动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的专著。全书共分十章:绪论、气体-颗粒两相流常用模型及方法、SPH方法基本理论、基于颗粒动力学模型的SDPH方法的概念、SDPH-FVM耦合框架及其实现、含颗粒蒸发、燃烧模型的SDPH-FVM耦合方法、求解气体-液滴两相流动过程SPH方法、含颗粒碰撞聚合、破碎
本书第1版于2004年1月出版,是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成果;第2版于2010年7月出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在前两版的基础上,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Ⅰ、Ⅱ》第7版和第8版的修订工作,对书中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增删了部分例题和习题,并增加了数字资源的二维码链接,读者通
本书自1961年第1版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好评,是高等院校工科少学时理论力学课程广泛采用的教材。第2版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版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获2002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作为“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