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典型中原城市暴雨内涝问题,以郑州市为例,通过现场考察、实测资料分析、理论探讨、数学模型计算等多种研究手段,系统深入研究了内涝洪源及量级、设计洪水(暴雨)计算、重要基础资料分析和特殊问题处理、降雨产流及河道一维、地面二维、地下管网耦合模拟技术、洪水影响与损失估算、黄河洪水影响风险、洪水风险图件制作等,提出了洪水淹
本书分为5章:第1章给出了新疆高温天气过程的定义和等级划分标准;第2章至第4章分别给出了新疆高温天气、新疆单站高温天气过程和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第5章为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档案,简要描述了1961-2020年,新疆88场中等强度及以上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的实况和大尺度环流背景,列出102场新
本书中伦敦大学学院地球系统科学教授马克·马斯林考察了与全球气候系统相关的诸多议题,探究并解释了控制着地球气候的不同因素。
本研究首先探究了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机理,然后通过现场实测和大量案例的数值模拟,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地下空间覆土深度和地下空间污染物排放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进而为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以改善城市微气候提供建议和指导。本研究明确了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微气候正负两方面影响的关键因素和影响机制,系统量化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
本书阐述了云的演变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物理尺度,涵盖了云的宏、微观物理特性,从单个水滴和冰粒的微观尺度到云发生的风暴尺度。这本书旨在帮助研究人员和学生了解所有类型的云在大气中的产生过程。第二版对第一版进行了重要修改。特别是随着遥感能力的提高,观测技术变得更加先进,定量测量云并深刻了解其动力和物理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本书是对已
本书利用辽宁省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采用客观天气方法对1961-2020年影响辽宁省的台风事件进行识别,基于识别结果对历次台风事件致灾因子信息进行调查。给出了每场台风的路径轨迹、登陆和强度信息,台风造成的累积降水量、过程最大日降水量、过程最大风速空间分布,以及每场台风的致灾危险性评价信息。还总结了辽宁
本书利用山西省1979-2018年的雷电、雷暴及雷暴大风历史资料及其灾情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社会经济、河网密度、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等资料,对山西省雷暴大风灾害进行了综合风险区划;在分项评估指标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关联度模型计算,建立了山西省雷电和雷暴大风灾害评估模型;对山西省378例雷暴大风个例进行了中尺度天气分析和数值
本图集利用辽宁省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采用客观天气方法对19612020年影响辽宁省的台风事件进行识别,基于识别结果对历次台风事件致灾因子信息进行调查。图集给出了每场台风的路径轨迹、登陆和强度信息,台风造成的累积降水量、过程**日降水量、过程**风速空间分布,以及每场台风的致灾危险性评价信息。图集还总
本书围绕京津冀区域高速公路安全通行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和交通管控、交通事故等资料,探讨了高速公路气象观测及高影响天气风险预报预警技术,详细阐述了高速公路高影响天气的分布特征及其对高速公路通行的影响、高速公路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和反演技术、高影响天气的风险区划及风险预报技术,以及低能见度、路面温度、大风等
本书以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哈尔滨为例,通过对哈尔滨的城市空间形态、路网形态、不透水面形态、绿地形态等进行基础数据采集与调研,从宏观的视角分析了严寒地区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相互关联的内在机理,找出其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分别从城市空间形态与微气候调节、城市路网形态与风环境关联性、城市不透水面形态与微气候调节、城市绿地形态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