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之中国书法收藏和展览》分为上下两编,分别对20世纪中国书法在西方的收藏和展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探讨。
《认知传播学》在充分论证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梳理了认知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认知传播融合创新的基本条件、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阐述了认知传播学的本质特性、功能与任务,揭示了认知传播与传播主体、接受主体及其体认过程与典型模式、效果与测评的基本规律,说明了认知传播视阈下如何进行内容生产和认识其文化价值及社会环境,
本书系统介绍了永州市1996-2015年新闻传媒事业发展状况,特别是新闻传媒发展历史及取得辉煌成就等内容,全面展示了永州市自1996年以来的新闻传媒事业发展全貌,资料翔实,具有重要的存史价值,为今后永州市新闻传媒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史料,同时也为我国新闻传媒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书图文并茂地回顾了2018年暑期由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组织进行的一次教学改革课程。此课程以融媒体实验与实践工作坊的形式展开,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好评,让学生在融媒体工作坊的氛围中切实掌握几门实用技术,训练跨学科交流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成长为适应未来需求的媒体人才,为艺术传媒类学科的教学改革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节事活动在全球范围呈现出产业化、商业化发展趋势。我国节事活动已经成为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会展产业、旅游产业交集领域发展重点,其运营管理的专业化要求日益增长。本教材在系统总结节事活动国内外发展状况、概念认知和价值体系的基础上,从项目管理视角讲解节事活动的管理框架和管理要求,分章节解释节事活动项目策划、项目运营、项目管理、
如果没有莎士比亚书店,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客居巴黎的日子一定会艰难很多。如果没有查令十字街84号的书店,我们无法得知书痴之间传递心意、温暖彼此的感人方式。如果没有神保町,鲁迅、陈寅恪的东京留学生活或许只剩下无尽的课程与论文。我们走访了6个国家、10座城市、30家书店,采访28位店长和24位店员,书店依然是人们静好如初的精
会展营销是会展活动的组织者以满足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需求为核心,组织和开展的一系列商务活动过程。完整的会展营销活动包括会展市场分析、会展营销及服务系统设计、会展产品定价、招展与招商、会展项目的宣传推广等诸多工作。本教材对会展营销活动的经营理念和主要内容包括市场销售技巧等做了系统介绍,力求使读者掌握相关新概念、新解读、新技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学术转型研究》以民国时期中国图书馆学学术转型为研究对象,从人员、机构与理论三个维度,来探讨中国图书馆学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过程。首先通过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人群体的研究,来探讨图书馆职业化的转型过程。其次通过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学术团体与教育机构的研究,探讨不同类型的机构在学术转型中的功用。最后探讨图书馆学
《探索与重塑: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热点研究丛论/人民日报学术文库》主要从传统媒体行业的转型与媒介融合、传媒经济与媒介营销、网络舆论的信息传播研究与危机管理、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平台的媒介框架与传播重构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新时代下新闻传播的新情况、新问题,尝试为党政机关、传媒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舆论引导、信息宣传、品牌建设的有
本书是《红色中华》关于上海的新闻报道。为了真实再现当时的报纸内容,并便于读者阅读,重新排版的内容包括:正题名、副标题、作者、版次、期号、刊发时间、报道内容。正文之后有关键词索引,方便读者查找书中的内容这些报道为上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其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如火如荼的工人运动已经成为上海红色文化最鲜活的内容,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