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开展论述:一是媒介化乡村的社会治理与文化发展问题;二是社交媒体如何保护传承、丰富发展乡村优秀文化。本书采用跨学科视角,对西部乡村存在的大量看似毫无关联的文化现象进行了挖掘,提出乡村媒介参与文化治理的新模式。
《文化研究》集刊创刊于2000年,至今已出版50期,是国内文化研究领域唯一连续出版的大型集刊。该刊由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联合主办,陶东风教授、周宪教授轮流担任执行主编,胡疆锋教授、周计武教授担任副主编。该刊从2008年开始连续入选CSSCI来源集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
本书收录了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刘奇教授公开发表的有关乡村文化的相关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乡村文化展开论述:准确把握乡村文化建设的理念、构建乡村新型文化生态、重塑农业文明的现代尊严、传统农耕文化遭遇断崖式
本书从传统文化的传播角度切入正文,对当下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机制展开论述,然后介绍了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传播的现状和价值,希望读者了解如今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境况,引起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进而对历史洪流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建立新的理解。本书的目的是通过描述当下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播途径和方式上的变化以及创新,然后分析了优秀传
本书内容包括:乡村振兴视阈下数字创意产业赋能安徽文旅发展的策略研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研究;文化符号与地域特色在浙江红色旅游纪念品开发中的应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研究——以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为例等。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绪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现状、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探析、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创新路径。
本书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探究了地域文化,介绍了地域文化的基础内容,借鉴不同的研究方法梳理了地域文化研究的内容,分析了地域文化研究的价值;在把握地域文化形成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多个视角(教育视角、传统村落视角、设计视角、民间美术视角、传播视角)审视了地域文化,描绘了一幅地域文化研究画作,以期丰富地域文化研究体系;梳理了现阶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步提升,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与认识中国文化,因而有必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本书围绕传播视阈下的中国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展开论述,首先分析了中国文化与跨文化传播的关系以及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汉英翻译,进而详细论述了中民俗文化、自然文化、社交文化、经典文化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其中涉及节日、饮食、服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有利于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进步,塑造中国现代文明新形象,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本研究主要包括两大脉路:一是理论逻辑的探究。从理论上探索、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文化理论和世界交往理论以及文化开放与文化传播思想,分析了文化全球化理论和跨文化传播理论,以期
《凉州文化论稿》一书是作家兼学者的徐兆寿关于凉州的思考和考察。全书包含了作者的散文、随笔、论文和讲座的整理稿。在本书上篇,作者对凉州丰富而悠久的文化作了源流性的考察和现代意义的解读,中篇则是对凉州文化的文学性解读,下篇是作者立足于西北,并以世界性视野展望未来凉州的发展。作者从故乡凉州出发,围绕凉州一词对其起源、文化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