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回顾了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成立十年来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在气候传播理论研究与社会推广方面双向使力、不断进取的发展进程,阐述了政府、媒体、NGO、企业、公众和智库在气候传播方面的角色与功能定位,论述了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下我国气候传播的发展战略及行动策略,以及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气候变化全球共治提供中国智慧所
本教材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编写体系,共包括10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包括若干个任务。内容包括:控制测量基本知识、控制测量技术设计、精密角度测量、精密距离测量、全站仪导线测量、精密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椭球计算与高斯投影、控制网平差计算、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重庆市一般地质灾害勘察工作程序可分为六个阶段:相关资料收集、编制勘察方案、地灾勘察现场施工、勘察报告编写、技术报告的审查和后续动态技术服务。每个阶段均有一些具体的工作内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从地质灾害勘察工作阶段出发,详细介绍了不同地质灾害类型下勘察工作中的内容、方法与技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的首章主要介绍
本年鉴是对2010年全国气象干旱的全面记录、分析和综述。第1章描述2010年全国气候特点与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第2章诊断全国重大区域干旱事件的特征与成因;第3章分析四季气象干旱特征;第4章记述干旱的影响;第5章介绍抗旱减灾重大服务情况;第6章阐述2010年全球气象干旱特征、全球重大气象干旱事件及其成因。本年鉴比较全
2018年年底,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月器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着陆并巡视;2019年,人类迎来“阿波罗登月”50周年的纪念时刻;2020年,中国将发射“嫦娥五号”,实现月面无人采样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总体规划目标。月球又一次迎来了属于它的辉煌时代。本书从月球的基本知识讲起,逐步带领大家学习如何观测月球。作者在本书中
《四川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演化与油气聚集》应用活动论构造历史观和大陆构造与盆地分析新方法,系统复原了四川盆地及邻区南华纪—第四纪的构造—沉积环境,重建了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充填序列与原型盆地演化过程,建立了四川多旋回叠合沉积盆地的成因模式。从盆地多旋回演化对油气成藏要素与成藏作用的控制出发,剖析了四川盆地的含油气系统与成
《黄河流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共分为九章,前四章为科学基础,利用1961-2010年50年的气象资料翔实分析了黄河流域基本气候要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的观测事实及其演变规律,并对21世纪未来90年的气温、降水及其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趋势进行预估。后5章为影响与适应,采用文献综述和部分研究成果相结合的方式,评估了过去50年
本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大气环流和海洋热状况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以及热带气旋活动对大尺度环流和气候的反馈效应。第一部分阐述了热带太平洋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不同位相和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影响的差异性,第二部分阐明了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对东亚-西北太平洋区域季风环流系统
本书分为七章,内容包括:水文资源的理论研究、地下水动态监测研究、水文地质试验研究、水文管理的理论研究、水文管理创新研究、水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水资源管理的创新研究等。
本书内容包括高空探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数据采集和传输,高空温压湿探测,高空风向风速探测,高空探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和评估以及产品检验合格评定的原则和方法等。同时根据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需求阐述了高空大气的基本特性,气象传感器的测量特性和气象要素量值传递,数据统计和处理,高空探测系统的静态测试,动态比对试验以及测量结果不确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