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威斯康大学麦迪逊分校课程与教学系终身教授波普科维茨教授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从历史与文化发展的视角,结合欧洲和美国的重大教育改革,分析了教学、教师教育以及教育研究中的权力与知识,具体分析当代教育研究中的改革专业化科学等概念及其如何成为19、20世纪学校教育目标的变迁过程。本书在为广阔的社会学背景和较为深层的教育哲
教育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政策解析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与政策研究丛书》是JY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史研究的重要成果,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主编。该丛书分为十个主题,从理论、政策和实践的角度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行了深入解读,其主题宏大、体系庞大、价值重大,是帮助广大读者学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本书结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方案》的出台,通过对各地各校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的收集、整理、提炼与总结,深入挖掘基层(地方和学校)在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评价改革重要论述方面做出的探索、出台的举措、形成的经验,充分反映在正确教育评价理论指导下,在科学教育评价政策引领下,各地各校开展的形
由于信息的快速发展和民主进程的加快,教育政策的制定模式逐渐转换为“循证决策”,主张在证据的基础上制定和改进教育政策。本书共八章,内容包括教育政策证据问题的提出、教育政策证据的学理研究、教育政策证据的生产、教育政策证据的评估、教育政策证据的运用、教育政策证据的国外实践,以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高中阶段教育综合改革、义务
本书叙述中国双语教育之源头——晚清双语教育政策与实践发展史。根据晚清各历史阶段双语教育背景、性质、目的、范围、内容、成果和影响的不同,晚清70年的双语教育史可分为鸦片战争时期、洋务运动时期、甲午战争后时期三个阶段,本书分别叙述、分析这三个阶段中国双语教育政策与实践的特点、进程及教育政策制定主体。通过描述京师同文馆、福建
本书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具体组织实施,编写负责人为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吴霓研究员。从2019年开始,我们在原来的重大教育政策要点摘编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当年重大教育政策的综述,通过对全年的相关类别教育政策进行梳理分析并综述,帮助读者加深对教育政策的理解。政策的执行、实
《近代早期西方教育的演进》旨在将近代早期西方教育的演进置于宏观的历史脉络和文化语境之中,以期考察这一时期西方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科学和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深入剖析影响近代早期西方教育演进的各种因素,还原和勾勒西方教育在长达三个多世纪(1350-1700年)的变迁图景与多元图式,以期揭示其演进的内在逻辑,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