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中介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ML)和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如何通过从超级计算机模拟和现代实验设施生成的数据集中进行科学发现。涉及内容包括多学科多数据来源-望远镜、卫星遥感、基因测序仪、加速器和电子显微镜,包括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和法国的ITER托卡马克等国际设施。这些数据源每年从生成数pB的数据增加到
本书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展示了科学国际化以及在开展国际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科学、技术和创新外交(科技创新外交)的作用。强调在双边、区域和多边层面上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加强科技创新外交在政府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中作用的必要性。对于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的政府官员、外交官、学者、研究人员、科学顾问、国际关系专家、科技专
为深入贯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认真落实《推进专利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任务要求,推动专利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水平,为专利代理业务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基础,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于2023年开展了
本书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基础研究创新平台、高端人才的相关数据,构建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对全球主要城市及中国各地区的基础研究竞争力展开分析。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整体评价报告。该部分从基础研究投入和基础研究产出两个方面展开,并对其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及可视化展示
在第一波浪潮(19世纪80年代到二战前的大萧条)中,获得专业人士地位的工程师制定了可以被制造者广泛采用,同时满足公司客户需求的有用标准;到了20世纪20年代,标准制定者开始认为自己对全球繁荣和世界和平至关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标准制定者跨越了冷战的隔阂,制定了全球经济所必需的标准。第一波浪潮催生了跨域政治和民族边界
在人类探索未知的漫长征程中,《探究精神:现代科学的基石》以温润如茶的文字,缓缓展开剑桥大学自然哲学学会跨越200年的传奇画卷。从18世纪的基督教牧师培训机构,到如今全球顶尖的科学殿堂,这部著作深入解析学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揭示其如何塑造当代科学精神的核心特质。书中生动呈现了达尔文、麦克斯韦、卢瑟福等科学巨匠在剑桥的学术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和国务院研究室联合共建中国创新战略和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聚焦党中央、国务院关注的重大科技问题,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从科学技术影响和作用的视角研究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一批科技前沿动态、科技决策参考和科技智库报告。本书所集结的文章中,既有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
在当前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变得至关重要。新型科研机构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科学化、科研管理自主化、产学研一体化、科技成果资本化、管理制度现代化、发展机制国际化等鲜明特征,正在成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 对江苏“政策引导”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