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力图通过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学、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文学档案等栏目,在更广阔的学术平台上整体把握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以强化问题意识、倡导学术锐气,极富学术价值。全书共收录36篇学术论文,分为特稿、新视界、大文学视野、文学档案、民国文学研究、共和国文学研究和著述综述几大部分。在新一辑的成果中,
本书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通过智能媒体技术进行有效传播的研究著作。作者余欢结合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途径。书中不仅介绍了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成功案例,还提出了利用数字化手段保护和推广文化遗产的具体方法,为相关领域的学者、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此外,该书还
本书拟基于中国思想家的代表性文本如《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墨子》《韩非子》《荀子》《孙子》及魏晋时期文化之集大成者《世说新语》,同时兼顾代表性成语典故与传说,从西方修辞的理论视角就其多版本英译进行比较与评析,并基于具体修辞目的针对中国文化外译如何译以及译给谁看提出自己的看法。具体内容包括中国文化翻译导论,孔
本书稿收录了王光艳博士近年来进行文化与城市研究的部分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分为理念创新与城市精神、文旅驱动与城市更新等几个部分。这些文章大多是作者承担的国家、省市课题或横向合作课题的成果,学术论文曾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湖北日报》等学术刊物或重要报纸发表,调研报告则分别获得国家、省市党政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国家、省市党政
本书依托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陕西区域秦岭演艺文化历史与现状发展研究”项目,站在人文视野高度,基于大秦岭历史、地理、文化的视角,涉及大秦岭所在的江淮、荆楚、河洛、关中、巴蜀、陇右、河湟等空间区域,从大秦岭演艺文化切入,采用理论分析法、田野调查法、人文资源调查法、历史典籍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地探讨了大秦岭演艺
“一本书读懂冰灯艺术”,从松花江上古老的渔灯,到世界四大冰雪节之殊荣,作为中国冰雪艺术的肇兴之地,龙江冰雪已经走过了61年的岁月。它是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的积淀,是冰雪文脉的传承,更是新中国冰雪文化的坚守与创新表现。本书将全面展示新中国六十余年来取得的冰雪文化人文业绩,力争打造成一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传播面广的冰雪经典名
本书在全面梳理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历史进程的基础上,针对2023至2024年度山西非遗保护发展的整体格局展开调查研究,分析基本趋势,考察热点难点,找出存在问题,思考发展对策等,旨在科学总结经验,理性判断大势,以待资政决策。与此同时,本书分“非遗保护传承研究”“非遗创新利用研究”“非遗传承人说”三个主题展开专题研究
《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2024)》全书共四篇,35万字左右,主要包括文化产业总报告篇、文化产业领域的人文经济实践探索篇、文化消费篇、长三角数字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篇。总报告部分主要对长三角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与文化产业、人文经济与长三角城市群等进行总体概述。文化产业领域的人文经济实践探索篇,主要是人文经济案例库的评
个人文集。此文集共计二十多万字,是作者十多年来文艺创作及文化研究的成果。以多元视角与现代思考,审视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以有温度的笔墨记载与描述经典故事与代表人物。是今人眼中的历史纪实,也是文人心中的古曲雅韵,有感而发,有情而抒,尽可能走进人心,引发共鸣。本书内容丰富,文字优美,感情真挚,所讲述的人文历史故事都蕴含着丰富
《长江文化发展报告(2023~2024)》全面评估与分析了2023~2024年度长江文化的发展状况,深入探讨其时代价值、文明风采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通过综合考察长江流域内13省区市整体动向,重点解析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等区域文化特色与发展动态,旨在为长江文化的整体性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