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东北文学专题研究、文学与翻译专题研究、大文学视野、文学档案、民国文学研究、共和国文学研究、著述·综述七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地方路径之东北研究——兼作主持人语;在华朝鲜人抗日话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特征——从东北抗日联军朝鲜人抗日队伍创作的两部话剧说起;形塑“东北”:梅佛光《满洲忧患史》成书考等。
《2022/2023中国“一带一路”人文与外交发展报告》是我社“人文与外交发展报告”系列年度出版物2022-2023年度报告,也是国内首部聚焦共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的专题类年度著作。本书以2022—2023年人文外交为主题,围绕百年变局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进中外人文交流进行探讨。报告共涵
本书以中华传统文化的媒介传播发展为研究对象,试图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媒介传播图景,从宏观到微观,从客观到主观,抽丝剥茧式地从多元视角进行研究分析。本书由三个部分共十章组成。第一部分即前两章,从传统文化传播的当代价值入手,回溯媒介传播的历史变迁。第二部分包含七章,也是本书的重点,主要从传播的四大要素——传播
本书围绕文化创意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伦理道德,全面探索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伦理道德规范的历史与现状、理论与实践,问题与对策。全书包括一个引言和九章正文。引言主要概括介绍伦理道德的起源和本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新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和伦理道德建设前景展望。正文的九章分别从新闻、电影、电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留英(美)文人学者团体新月社和英国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BloomsburyGroup),因在组成形式还是美学趣味上均相似,再加上主要成员之间的直接接触或书信往来而在中英文化交流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章。通过英国和中国文化圈文化交往的梳理,本研究试图在纵向历史维度铺陈五四以来中英文学和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
“北京文化书系”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组织编写,是一套围绕北京文化内涵主题,深入阐述北京这座伟大城市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和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北京文化内涵的大型系列丛书,共计50种,分为4个系列,本册属于“北京文化书系·古都文化丛书”。该系列丛书系统梳理了北京悠久灿
本书由北京文化产业园区协会和《投资北京》杂志社共同编写。本书围绕园区运营优秀案例,全景式展现出当前文化园区发展的新尝试、新探索,以对话的形式围绕当前园区的运营模式、转型升级、场景赋能、城市更新等问题展开,聚焦当下热点议题,回应时代命题。在与园区创办人、企业家、资深运营者的对话中,探讨文化产业园区面对文化融合创新动力不足
本书是一本研究文旅融合理论与实践的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主要讲述了文化产业的基本概述、旅游产业的基本概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概念以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效应与特征;第二章为文旅融合的理论概述,分别从文旅融合理论的基本内容、文旅融合理论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和国内外文旅融合理论的综述三个方面进行阐
本书为河南蓝皮书系列之一,由河南省社科院组织编写,本书主要介绍河南省文化产业2023年发展情况。2023年,河南省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建设为引领,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文旅文创融合不断涌现新业态,洛阳秉持“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
《海派》由近现代文学史料研究大家陈子善教授、图像文献与城市文化史研究大家张伟研究馆员主编,为首部以“海派”命名的雅俗共赏的海派文化专题读物。主要内容涵盖:1)名家“日记与书信”,通过名人的信札或明信片,真实再现当时社会背景与作者境况,可读性及文献价值极大。2)“名家”话题或口述实录,再现早期的往事以及专题轶事等。3)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