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元素”对世界各国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在这种背景之下,为了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博物馆文本翻译似乎成了必不可少的历史需求,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为满足这一需求,国内很多博物馆都对展品使用英汉两种文本加以介绍,一些英文
本书通过富有文化艺术韵味的邮票,阐释丰富深奥的国学内涵,以推动国学的大众化、普及化。全书共分十章,以国学传统分类的经史子集为基本脉络展开,如国学先贤、国学经典、国学精华、国学书院、文学巨匠等。文字简练,文笔优美,图文并茂,展现了国学的风采神韵和艺术瑰宝的魅力。愿本书能带你迈入国学的殿堂,领略国学的丰采,把握国学的精髓;
民政是一项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古老而常新的工作。本书通过对100余张精美邮票的展现和解读,讲述70年来我国民政事业走过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基层治理、优抚安置、减灾救灾、福利慈善、养老保障、社会服务等方面,展现我国民政事业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70年邮票看中国》入选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国好书”10月榜和“2019年‘精品阅读’年度好书奖”。本书从个性化的集邮故事写起,以七个集邮本为载体,以中国70年邮票为素材,有重点有特色地为中国“画像”。全书框架按年份分为7本邮册:“纯情岁月”(1949-1959);“坎坷时刻”(1960-1969)
收藏不仅仅是一项投资,不仅仅是一项爱好,更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把我们的历史、文化、艺术发扬传承的责任。历代收藏大家把毕生精力耗费在藏品的收集和鉴赏上,总结出宝贵的知识经验,不但至今影响着我们乃至后来人的收藏观,而且这些藏品也因收藏家的鉴赏而获得新生命,超了自身固有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而身价倍增。《读画鉴瓷录》系列的
《北京文博文丛(2019年第2辑)》以北京文物、史地和博物馆的研究为主。其中既包括古遗址调查、馆藏文物研究、文物保护科技的新研究成果,也有对北京文保单位历史的研究。另外,书中还有对北京地区新考古成果的公布,以及博物馆展览经验、文创产品的探讨。
伦敦自然博物馆是世界上*、*重要的收藏之家,拥有自然标本、著作和艺术品等各种藏品。这是一个充满自然奇迹的地方,拥有从微生物和猛犸象骨架到恐龙和钻石等收藏品。在这里,科学家们研究在超过400年里收集的至少7000万件标本,发掘科学历史、解决科学问题、揭开自然的秘密,带领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界。 与BBC的六集同名纪录片相呼
古代玺印作为中国篆刻史上主要的实物载体,至今发现的数量有数十万枚。近两百年来,古代玺印材料流失海外的实物逾一万件,珍稀版本的谱录亦超过两千种,将之重新整理存档,小而言之利于学术利用,大而言之是对历史文化负责任。以海外个体的博物馆或收藏家为单元,派驻拍摄、钤拓人员赴各处收集玺印资料,出版一套梳理海外玺印材料的丛书。此丛书
韩国国民食物泡菜居然是受了重庆泡菜的影响而诞生?全球收藏有元青花的地方,为什么在土耳其?古代丝绸之路其实并不像影视作品里黄沙漫天,而是处处绿洲?《醉文明9》围绕中国周边国家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古代中国的交往展开讲述,通过介绍不同地域、国家的文物,展现了中国与这些国家在文化上相互影响、千丝万缕的关系。结合文物背后的传奇故
本书以时间线来阐述木器、瓷器、铜器、玉器等各类器物的发展和演变,从物件的器型、工艺、风格等解读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态和风貌习俗,同时穿插讲述了相关历史、政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