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利用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从1987年开始,对青海省范围内湖泊面积小于4km2的17个、大于4km2的101个以及1993年开始蓄水的温泉水库,共计119个湖泊,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比较直观地展现了青海省湖泊面积的时空演变特征。主要内容包括湖泊名称、位置、地理坐标、水面面积变化趋势等信息,并随文字插入30多年多
武汉大学在40年的科学考察中创造了多项第一,为支撑和服务国家极地科学考察、维护国家极地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升我国在国际极地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持续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的热潮,传播好武汉大学南北极科考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科考精神、武大精
该论文集主要收录”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管理研讨会”征集的优秀论文,主要内容包括:陆相页岩油基础地质理论;陆相页岩油勘探技术;陆相页岩油开发技术;陆相页岩油钻完井技术;陆相页岩油增产改造技术;陆相页岩油提高采收率技术;陆相页岩油采油工程技术;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原位转化技术;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管理创新;陆相页岩油
本书系统阐述了常见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原理及其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并对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勘探测井技术、生产测井技术和测井资料综合解释等,并对钻采地质资料的搜集和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本书基于洞庭湖区第四纪地质演化背景和软土沉积环境的系统研究,对洞庭湖区进行了软土空间区划,将其划分为北部、南部和西部三大软土分布区,并将新发现的分布于洞庭湖南部的一种特殊软土命名为“砂纹淤泥质土”;阐述了各区软土的沉积历史和分布规律,以及三种典型软土的表观、微观特征、组成特征、工程特性和强度增长规律,分类提出了公路软基
自国家设立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以来,大量威胁人员众多的特大型地质灾害得到了妥善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展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效,总结工程实践经验,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理论与实践水平,选取近年来在我国西南高山峡谷区和强震山区实施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崩塌危岩、滑坡和泥石流等不同灾种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案例
本书介绍了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深入探讨了其在致密储层裂缝拓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应用案例。本书共七章,分别为绪论、微地震与声发射监测方法及原理、基于双差法的声发射定位研究、基于能量反投影的声发射研究、实验室岩石裂缝破裂声发射研究、水力压裂微地震裂缝监测研究、结论。本书适合地质工作者、油田工程师、地震学研究者及相
本书全面系统介绍了湖南省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分析了地下水类型、运动—排泄—赋存规律;结合湖南省地质调查所(自2013年以来承担的60余项湖南省抗旱找水勘查项目经验,详细介绍了水文地质找水方法,总结了湖南省典型地下水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提出了最优物探方法技术组合,创新了相关探测方法技术,以期利用本书研究成果有效指导后续地下
全球气候变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共同影响导致黄河流域水文循环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引起水资源供需矛盾,洪涝灾害频发,制约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本书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和灾害学等多学科方法,借助水文模型和统计方法等,系统地研究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黄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通过
近年来,随着船只走航观测资料、全球浮标现场观测数据及卫星遥感探测数据的丰富,使得了解全球海洋过程及其时空变化规律成为可能。但是,仅靠走航和浮标观测等手段取得大范围同步资料是异常困难的,而卫星遥感技术独具“全面、动态、快速和准确”的突出优势,这使得卫星遥感探测数据成为观测海洋过程的必要手段和驱动海洋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