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继续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传统,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办刊宗旨,关注国内外新闻传播学术前沿话题,对新闻传播史、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与分析。“前沿话题”栏目聚焦业界与学界新的学术动态,紧扣国内外社会热点话题展开深入研究。在“新闻传播史”栏目中,收录了赵玉明、哈艳秋、艾红红等人的论文,研究内容涉
本书收录了2018年秋季班学员文章四十余篇,分为事业发展、科技进步、党政建设、文化建设四个版块。
图书馆建设与评价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客观上会影响和推进图书馆发展方向。本文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视角,针对网络数据库资源建立起一套科学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国内外若干网络数据库进行实证分析,并对网络数据库建设方向提出建议。后续研究选择从高校图书馆社会价值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实证分析,对高校图书馆社会价值进行量化思考和
从印刷术到互联网,媒介作为人器官与意识的延伸,长久以来与人类互相塑造,共同进化。我们如何获取知识、协同工作、连接彼此,皆深受媒介影响。 今天,麦克卢汉的理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被反复证实。未来,技术的发展又将带来哪些新媒介?人的延伸又会被拓展至何方?在这本书中,麦克卢汉本质上探讨的是技术、人类与社会的命题。理解媒介,终究是
本书共分8章:第1章介绍信息战的基本知识,主要说明五个域的概念和特点,以及通信系统的组成、性能指标;第2章主要分析典型信号与奇异信号在时域上的基本特性和运算;第3章主要阐述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建立信号频域概念,分析常见信号的频域特性;第4、5章主要介绍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调制和编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着重分析各种调制和编
本书以金石碑版、书画鉴赏为主,述及相关的名家名物、逸闻趣事。作者以其经手过眼的历代碑帖善本、书画墨迹等,结合相关文献考订,对公、私所藏珍稀佳品,多有折中前贤的评说和独具心得的研究;对吴湖帆、施蛰存、白谦慎诸先生的金石碑版研究,张葱玉、张伯驹先生的古代书画考藏鉴赏,徐森玉、谢辰生、顾廷龙、王世襄等先生为追索流失海外文物所
本书对前沿媒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对其应用进行了说明和展望,也就虚拟现实如何在新媒体媒介中使用,如何对受众产生影响,如何对传统媒介产生影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未来的媒介使用及效果又有什么改变等问题展开了深度的探讨。
行进中的传媒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传播学专业在职研究生论文集媒体,在新媒体上却也擅用年轻人喜欢的话术,平易近人的交流,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然而乱花迷眼,在诸多变化中,我们也下意识地发现,在越来越多的突发和热点事件中,一线调查、各方求证的记者在变少,屏幕背后妄加猜测、挑逗情绪、攒10万文章的人在变多;媒体的深度报道在变少
为什么那些重要的信息你总是视而不见? 你是否曾遗漏了信息背后的信息,失去了行动的先机? 想像一下,如果你能教会自己去观察别人忽略的、信息背后的信息,那你在谈判、决策与管理方面会有多大的优势? 《信息背后的信息》是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公共领导中心主任、应用行为心理学专家马克斯巴泽曼教授,根据他30多年的研究、指导哈佛商学
本书试图从技术哲学的视野,而非新闻传播学的立场,对北美媒介环境学派重新定位,提炼出媒介史强纲领。借助海德格尔、斯蒂格勒等现象学哲学家的洞见,把媒介看作存在论的核心概念,把媒介史认作先验哲学的延伸和归宿。在哲学层面重建理论基础之后,本书依次梳理了芒福德、英尼斯、麦克卢汉、翁、爱森斯坦、波斯曼、莱文森等媒介环境学派若干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