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对话题材,以火车上展开的一段对话,一站又一站地讲述了地震的历史、成因、研究成果以及地震和地震次生灾难的应对办法。本书语言轻松风趣,通俗易懂,将深奥的地质理论用活泼的方式介绍给普通读者。更为重要的是,本书对当下广泛传播的谬误信息进行了剖析和驳斥,使人们了解地震的基本常识,不再盲目恐慌。
·地球自诞生起,已经经历了46亿年的漫长岁月。这46亿年里,地球像是演绎了一部巨大而漫长的电视剧。小行星间的碰撞,月球的诞生,大海与陆地的形成,大陆板块的漂移,冰河时期,全球温室效应,应接不暇的地球环境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而在这种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生命孕育而生。经历过反复地进化之后,在700万年前
土壤水文性质是指影响土壤下渗、产流、蒸散发等各个水文过程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其异质性是指土壤水文性质在不同时空尺度的差异性。本书旨在揭示土壤水文性质的异质性及其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机制,以更准确地描述和模拟流域水文过程。本书分8章系统地介绍了土壤水文异质性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黑河上游土壤水文性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
本书在复原清代五台山地区水环境的基础上,探讨民众以水为基础而进行的水事活动,和在此类活动中人与水的关系,以及在水的影响下人与人的关系,从而理清特定时空下水与社会之间互动而生的水文化脉络,梳理水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汲取其中优秀的“基因”,为今天建设和谐的人水关系提供养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煤炭开采对河川径流的影响成为国内外学者和流域管理部门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之一。但如何定量评价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下垫面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地表产流机制和地表水、地下水转换关系的变化,进而导致河川径流量的变化,成为煤炭资源开发与水资源有效保护过程中面临的基础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因此,《煤炭开采对河川径流的影
随着气候变化的兴起,冰冻圈科学应运而生,其是一门新兴的、快速发展的学科,受到人们日益广泛的关注。总结十多年国内外发展态势,中国科学家从冰冻圈科学概念、冰冻圈科学研究构架、冰冻圈科学学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学科体系化理念,并构建了将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社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多圈层紧密结合、开展多学科有
本书以抒情如诗一般的语言,讲述水循环的秘密。完美解答每个孩子都会问的水是从哪里来?水到哪里去?水并不是来自哪里,而是,一直在循环。水龙头、井、乌云、海洋,所有的这些都流水。但是水去哪儿了?翻开这本书,去找找看,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脚趾去感受,潜入神奇的水世界中吧。
《中国大地震》是作者马泰泉历时六年之余倾心完成的一部新中国成立以来所遭袭的几次惨烈大地震的纪实文学作品。从猝发于人口稠密地区的邢台大地震,到成功预报堪称“世界奇迹”的海城大地震;从惨绝人寰的唐山大地震,到山崩地裂、江河倒悬的汶川特大地震……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历史印证,每一段文字都让人訇然心动!其中揭秘的许多被岁月尘封的历
漫话地震谣言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生活重心,学习则是孩子成长的必要过程,学习*典型的形式是书,立体书就是兼具了书的内容和形式,也拥有玩具的趣味和功能。传统地震知识读物更多的是罗列知识要点,而画说地震儿童立体书跳出平面的书的限制范围,创造了有关地震知识的三度立体的空间,提供让孩子可以动手去玩的对象,设计让用眼去发现去探索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