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海论丛”系列丛书,旨在从多角度、多领域探讨我国海洋方面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的问题,从多角度反映专家观点,为关心海洋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涉海专业学生传递最新的信息资讯、优质的研究成果。在丛书体系上,按照不同主题探讨海洋领域的关键性问题。“韬海论丛”第二辑,内容拟按照“海洋命运共同体”“全球海洋治理”“海洋生态文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强国建设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本书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释有关海洋利益、海洋观和海洋发展方向选择之间的关系,以服务于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实践。首先阐述了当前国际海洋发展形势和我国海洋发展的成就和机遇;其次是在现有国家利益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海洋利益的概
本书以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启动的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作为依托,通过多年的海上调查工作,查明了中国东部海域海底地形起伏变化特征和海底地貌类型并总结了其展布规律,编制完成了新一代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长远发展需要,代表国际当代科技水平的海底地形地貌图件,图件以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同时对周
《中国海域史》共分为五卷,即《总论卷》《渤海卷》《黄海卷》《东海卷》和《南海卷》。《总论卷》从中国人对海域的认识、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发展、海洋经济与贸易等角度,系统介绍了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海域的认知和中国海域的发展变迁。各海域的分卷则从具体角度论述自身的变迁历史,同时又各具特点。例如渤海和黄海北部最先进入国人的视线而且开发
在建设运行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黄海海洋观测研究站和东海海洋观测研究站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在认真高标准维护监测设备和定点浮标的同时,严控监测数据的质量,非常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利用工作间隙和休息时间,认真分析所获数据,形成图集,供社会各界参考利用,他们在数据共享上进行的有益尝试,值得称赞。《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
《珊瑚礁系统动力学》是一部从系统科学角度描述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书籍,也是一部体现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著作。《珊瑚礁系统动力学》在翻译过程中力求突出以下特点:1.实事求是,尊重原书的内容意旨。2.遵从译语习惯,切合语体语域。该书由5个章节组成,主要介绍了珊瑚礁系统动力学。第1章为总论部分,分别从珊瑚组织生物学、珊瑚礁鱼类和
本书共8章。书中对传统的经典的原创的地转流、Ekman风海流、Rossby波以及潮运动理论,有理有据地提出了颠覆性的新见解。对海潮运动提出了全新的整体潮理论,认为,海潮运动是由天文潮和自主潮两个部分组成,天文潮为世界所有海洋所共有,自主潮则为每个海域所独有。书中强调指出:只有在牛顿时间系统里,即只有在潮汐时间系统里,海
本书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海洋科普,对当前海洋科普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以及“精准科普”等新概念。二是海洋强国,从科技哲学的角度阐发了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以及习近平海洋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形成、构成、价值和实现途径等。三是海洋文化,对于海洋文化史进行了专题研究。四是海洋生态,内容涉及社会建构
本专著面向深海科技发展急需、重大专项和技术领先方向,紧密围绕深海耐压壳装备设计理论与应用技术这个核心主题,针对现有球形结构存在缺陷敏感性高、水动力学特性差、壳内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结构—蛋形耐压壳替代球形耐压壳,从生物学、应用力学、海洋工程学和仿生学角度,全面阐述了深海蛋形耐压壳、蛋形仿生封头、多蛋交接耐压
本书旨在对海洋装备及船舶安全保障系统技术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做全面系统的介绍。本书共分为8章:第1章对海洋装备安全保障系统技术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介绍;第2章对构成海洋装备安全保障系统技术的基础结构、支撑环境技术和岸基系统进行详述;第3章主要介绍海洋环境实时预报技术的研究现状、主要设备及其应用;第4章从研究国外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