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第二辑,分四个栏目,第1个栏目“乡邦文献与区域中国”系列讲座,收录6篇文章,大都是当代区域社会研究或相关领域有代表性学者于2021年6月在泰山学院的讲座。第2个栏目专题研究收入7篇文章,包括《西汉齐鲁区域文化与泰山五岳之长的成因》《泰山名贤宋焘的东林渊源》《政治文化视野下“钦差”语词的源流与用法演
作者以近年的阅读为凭,挖掘昔日印度的传奇故事,阐释今日印度的现代化演变,进而对印度社会文化展开分析,并逐渐理清一个基本思路: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习性是在其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这个历史环境既包括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他们历经的历史,还包括在其历史进程中的不同民族之间的人口、经济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习性,是一
本书分为七大板块,分别为“政策研究”“文化生态”“文艺评论”“基础科研”“巴渝文化”“人物风采”“文化记忆”“艺文空间”。“政策研究”围绕山城步道建设探索重庆文旅发展新路径,如《建设现代文明贡献重庆力量》。“基础研究”记录了学者对重庆文化的理论研究成果,如《回望“重庆文化体系”的来路》等。“巴渝文化”展示重庆各地的历史
这是一本个人宣言,也是一位运动哲学家在14年健康研究和健身行业从业经历后想要发出的号召。 作者卢永利基于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多重领域的研究,视角横跨新石器人类到现代资本市场、从昼夜节律到审美建构,凭借对金融业和健身业的深刻理解,分析了在当今社会中关于健康决策的各类混乱信息,尝试回答一个终极问题——究竟什么才是健康?
本书内容以四川地域文化介绍为线,语言技能训练为纲,文化和语言技能并重,提高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教材以四川地域文化为主,可使学习者达到对区域文化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次仁顿珠所著的《文学人类视域下的“苔让”文化研究》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四重证据法为研究视野,充分利用人类学田野考察,系统梳理“苔让”相关文献和民间口述资料,分析和探讨了“苔让”一词的含义,并初次提出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苔让文化”演变规律的观点。通过四个章节以“苔让”一词的由来、苔让崇拜仪轨及其相关典
2022年,重庆文化界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书稿深度解析了2022—2023年重庆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盘点了各行业发展的亮点,把脉发展症结,展现各行业求变求新的路径,包括报业、广电、出版、印刷发行、影视、互联
本书共收集论文25篇,内容涉及民族学与人类学、区域文化、文化遗产、历史文博、文化旅游、新媒体文化传播、协同创新机制,共7个主题。
《深圳文化发展报告(2023)》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编撰,回顾了一年以来深圳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研究上所取得的成绩,以数字文化的产业化探索、文化精神的塑造与传播、文化机制与建设、公共文化与城市文化空间为线索,相对全面地反映深圳一年来的文化动态,也展望未来一年的计划和发展,可供城市文化研究和深圳研究者参考。2023
目前,东台市拥有董永传说、东台发绣两项国家级非遗;弶港渔民号子、溱湖刻纸、东台陈皮酒酿造技艺、东台鱼汤面制作技艺四项省级非遗;许河杂技、彩绘葫芦、时堰木雕等三十三项盐城市级非遗;麻虾酱制作技艺、富安桑茶制作技艺、瑶台音乐等十七项东台市级非遗。本书以四级非遗五十六个项目为主要内容,并附相关照片,向读者介绍东台非遗概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