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指出了晚清时期北上广三地同文馆设立的背景和原因,对比分析了它们在教学和管理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并做出了尽可能客观的评价。本书认为,尽管同文馆存在诸多问题,但它探索中国教育改革之路的作用和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基于国家发展理论、国家竞争力理论与教育政策分析理论等,以国家竞争力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以教育政策与国家竞争力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纵向上以《国防教育法》到《美国竞争法》两个标志性法案之间的政策流变为主线,横向上以国家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与教育相关的重要指数为分析要素;从科技竞争力指数、国民
本书捕提南非城乡民众的声音,从社区生活经历和现实出发,对当前的南非中学后教育与培训(PSET)体系加以评价。更重要的是,本书指明了当前中学后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局限性,提出该体系未能充分满足南非各社区民众的需求和利益。本书有助于人们认识到解放教育的必要性,并提供了奠定学而为生新框架的原则。书中指出,必须重构南非中学后教育与
自2019年以来,宁波市江北区启动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实践试点,并与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团队协同合作,利用城乡同步课堂、名师专递课堂、江北直播课等形式对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在此背景下,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系统地梳理了区域“互联网+义务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成果,结集为本书。本书是集体智
本书不仅从理论上分析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学位课程的特点,而且通过统计12项培养项目的课程设置和设计者的访谈等实证研究,深入了解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学位课程的设置情况,并通过个案分析探讨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课程研究和实践应如何开展。
本书共分为上下篇,共十三章。上篇首先论述了中国历史教育地理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包括中国历史教育地理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出路及其对现实教育发展的若干启示。接着从宰相、明吏入传人物和明代人物进士分布三个角度作全国性的历史考察,并建立一个关于历史教育地理分布演进与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着重从明代云南人才分布、抗战高
随着近代学堂的创立和民国的建立,近代教育焕发了勃勃生机,南京作为民国政府的首都,其教育发展自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南京的近代教育档案也是最为齐备的。本书通过收集和整理南京近现代教育的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南京教育发展的轨迹和学校现代化的重要历史进程。这为我们今天研究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启迪作用。《南京近代教育档案》
本书是一份珍贵史料,有关抗日战争时期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等广东高校迁至韶关等地继续办学的历史。就像西南联大,广东的高校其时也面临战火危险但依然肩负教育兴国的重任。这是一段不能遗忘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大量珍贵档案收藏于广东省档案馆,本次从中发掘、整理,其中包括迁校历史背景、校园兴建、科研教研以及抗战救国等多方面内容
《隋唐五代考试研究》是一部断代教育专题史,提供了一幅较为完整的隋唐五代考试历史景象。研究视域开阔,兼顾学校考试与科举考试、科举考试与官员铨选、考试的主要科目与次要科目、隋唐考试与五代考试、考试与考试管理。
《隋唐五代教育研究》是一部断代教育专题史,依据“突出专题,兼顾编年”的原则,分为文教政策、官学、私学和教育思想四编,首次对隋唐五代380年间的教育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全面呈现这一时期教育发展变化的全貌,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堪称该领域的奠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