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以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创新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的具体方面,并结合典型创新案例展开具体分析。本书属于高校图书馆研究方面的著作,共有八个章节,主要由高校图书馆服务概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阐析、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关系的处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馆员队伍建设、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及其
本书旨在探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如何通过资源共建共享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用户需求,推动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阐述了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概念、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框架和模式;其次,探讨了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资源共建共享的需求和意义,同时分析了共建共
本书以“三全育人”理念为背景,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功能展开系统研究。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实践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国内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探索构建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的路径。本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中心,旨在为高校图书馆及同仁们持续有效地开展文化传承
本书关注研究经典文献学术思想史、先秦史所涉及的一些关乎基础的观念和方法,有反思也有探索。提倡用百家考查学派,用诸子游仕年考查诸子,用“主体部分”、“主题思想”考辨古书形成,同时提出同文同源说、族本说、言公与私义说、历时性研究法、二重证据法的规则、押韵法等。有一些并不是笔者的发明,只不过是在前贤时哲的基础上专门加大了论述
谢维扬,上海大学教授、博导。书稿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论述了古书的形成研究与古史史料学问题。上编首先论述古书成书情况与古史史料学问题,对古书成书和流传情况研究的进展与古史史料学概念进行解析,“层累说”与古史史料学合理概念的建立,二十一世纪中国古史研究面对的主要问题,古书成书的复杂情况与传说时期史料的品质等都一一梳理解答。其
《敦煌西域文献题跋辑录》首次全面对敦煌西域文献题跋进行系统性整理。敦煌西域文献散藏世界各地,整理搜集不易,国家图书馆的刘波研究员耗时数年,辑有四百余件、一千余条敦煌西域文献的题跋,相关文献几乎一网打尽,甚至包括历年各家拍卖行和散在网络上的资料,也尽皆收入囊中;整理时不仅做了精确录文,交代了写卷的来龙去脉,还对相关人物、
本书原名《元典章校勘释例》,是国学大师陈垣在校勘《元典章》基础上,分条陈列旧刻致误的类例的校勘学著作。作者在本书中,总结概括了校勘学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与校勘方法,使本书成为校勘学上一部带有总结性的重要著作。
《苏州刻书史》通过历时地考述苏州刻书史,呈现出苏州刻书宋元是初期,明代是高峰,清代成为重镇这一历史发展面貌与成就。该书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视角,表现出苏州刻书在技术、艺术与学术之间的有机互动关系,而非仅仅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写出一部封闭、单一的地方刻书史。该书凸显出苏州刻书业的发达,尤其突出苏州文人、苏州文化在其中发挥的倡导
本书收入作者历年所作有关唐宋文献的研究论文十余篇,涉及了《新五代史》、《顺宗实录》、《太平御览》、《云溪友议》等诸多重要文献的版本梳理、佚文辑复、作者考订、价值掘发等内容,提出了诸多突破传统认知的新见解,体现了作者对涉及史部、子部、集部等重要唐宋文献的认识和研究。
本书分为八章,从内容上来看,从《孝经》《性理大全》《三字经》《越史略》《摘艳集》《西厢记》《新订国民读本》等书籍为切入口和典型个案,涉及经、史、子、集各个层面的书籍,全面展现了中越书籍交流的生动细节、传播途径和学术价值。从研究方法来看,首次采用了朝越比较的研究方法,将越南、朝鲜这两个在汉文化圈中相似点最多的两个国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