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部门2006年以来的优秀新闻作品,历经半年的挑选、整理、汇编,重点以刊发在《中国气象报》的作品为主,也包括中央媒体、《广西日报》等对广西气象工作的代表性报道,并以附录形式集纳其中的获奖作品。报道体裁涉及消息、通讯、评论、深度报道、散文和图片等多种类型。全书以时间脉络、新闻视角客观展示广西气象
本专著书通过对城市温暖化与城市热岛现象的研究,描述了其形成的原因及缓和策略。首先,利用对流、辐射耦合模拟进行街区室外微气候评价,包括对居住区夏季室外微气候的模拟及模拟精度验证和对建筑表皮绿化的室外微气候调节效果进行分析。然后,基于遗传算法与对流辐射耦合模拟对街区室外微气候优化设计方法进行开发,提出来室外微气候多目标的优
《气象术语知多少(汉蒙版)》主要列举了常用的气象相关科学名词,主要包括大气科学、大气物理、大气探测等三方面,选用的均为大气科学规范名词。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进行气象知识科普,并将其翻译为蒙文,每个词条均给出定义或注释,填补了大气科学领域蒙文名词术语的空白,有助于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普及气象知识,有利于内蒙古气象业务和科研基础
自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来,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各部门、各领域的重点工作,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1N政策体系已基本确立。本书聚焦碳达峰、碳中和,从科学基础、核算方法、行业部门、行为主体、国际动态等不同视角出发,全景式地展现了
本书以西亚和北非及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为例,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完善预警系统、提高地区话语权、提出碳强度减排,制定了自主贡献目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开展多项针对性的合作,推动双方互利合作深入发展,坚持共同立场,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本书在对国内外气象科技发展现状、需求和趋势研究的基础上,以问题导向切入、以目标导向发力、以结果导向落脚,聚焦核心技术,聚力基础业务,提出适应气象事业中长期发展的业务技术体系和发展路径。全书分为六章,包括国际气象领域发展动态、中国气象科技进展与国家战略需求、气象科技发展思路与目标、气象业务技术体系架构、重点任务和关键技术
本书是“杭州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丛书”之一。内容是依托杭州古代历史创作的八个气象故事:气象与良渚的衰亡;水旱之灾和白居易成就秀美西湖;南宋立国初期天气的影响;陆游牧严州期间与天象斗争;南宋太史局气象官员们的故事;天气的“蝴蝶效应”对一个南宋临安市民的影响;明代的隐者从杭州的四季里解读生活;康熙帝从《晴雨录》中洞悉政事。
本书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组织编研,全书分综述篇、发展效益篇、核心能力篇和创新发展篇,主要内容包括“十三五”规划实施及2020年气象现代化水平评估、气象防灾减灾保障生命安全、气象保障生产生活与国家重大战略、应对气候变化、气象保障生态良好、气象综合观测、气象预报预测、气象服务业务、气象信息化建设、气象科技创新、气象
中国气象观测质量报告(2020)
高空观测作为气候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监测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气球探空系统是气象行业高空大气参数基本探测手段,用于高空大气背景情况的基本描述,是当前全球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基础和基准手段,是截至目前高空大气为的观测手段。全书由气球技术定位技术传感器技术探空综合比对和验证试验测量误差分析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