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留英(美)文人学者团体新月社和英国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BloomsburyGroup),因在组成形式还是美学趣味上均相似,再加上主要成员之间的直接接触或书信往来而在中英文化交流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章。通过英国和中国文化圈文化交往的梳理,本研究试图在纵向历史维度铺陈五四以来中英文学和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
“北京文化书系”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组织编写,是一套围绕北京文化内涵主题,深入阐述北京这座伟大城市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和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北京文化内涵的大型系列丛书,共计50种,分为4个系列,本册属于“北京文化书系·古都文化丛书”。该系列丛书系统梳理了北京悠久灿
该书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通史”丛书之一,从华文教育的角度看东南亚、东北亚、美洲、欧洲、澳洲及非洲等地华侨华人及其后代所接受的中华文化教育,探索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追寻、传播和传承。时至今日,全球各国的华侨华人及其后代,依然接受中华文化的滋养,秉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谱写新篇章。该专著依据翔实的史料和丰富的学界研究成果,阐述
明末清初时期来华的传教士,在开展基督教与中国宗教的对话过程中,意外成为了中西文化双向汇通的交流使者。这些传教士通过书信、报告和著作向西方介绍理解的中国历史和可资借鉴的中国文化,成为西方了解中国文化建构中国形象的基础和认知起点。内容分为:绪论、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利玛窦及其笔下的中国形象、利玛窦笔下的明末政
本书结合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目标和国际传播的未来规划,围绕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国际中文教育和留学生讲中国故事能力培养的一些思考。全书分四章,第一章“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第二章“汉学家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第三章“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理论与实践”;第四章“同济智慧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2017年10月,在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召开的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合会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学术委员会,加大推进中国地方学学科建设的力度,并从2018年开始,组织编辑出版《地方学研究》辑刊,每年出版两辑,作为联席会的系列出版物,汇集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研究成果,打造“中国地方学”特色品牌。 本辑从地方
《深圳文化发展报告(2023)》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编撰,回顾了一年以来深圳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研究上所取得的成绩,以数字文化的产业化探索、文化精神的塑造与传播、文化机制与建设、公共文化与城市文化空间为线索,相对全面地反映深圳一年来的文化动态,也展望未来一年的计划和发展,可供城市文化研究和深圳研究者参考。2023
《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第二辑,分四个栏目,第1个栏目“乡邦文献与区域中国”系列讲座,收录6篇文章,大都是当代区域社会研究或相关领域有代表性学者于2021年6月在泰山学院的讲座。第2个栏目专题研究收入7篇文章,包括《西汉齐鲁区域文化与泰山五岳之长的成因》《泰山名贤宋焘的东林渊源》《政治文化视野下“钦差”语词的源流与用法演
本书分为七大板块,分别为“政策研究”“文化生态”“文艺评论”“基础科研”“巴渝文化”“人物风采”“文化记忆”“艺文空间”。“政策研究”围绕山城步道建设探索重庆文旅发展新路径,如《建设现代文明贡献重庆力量》。“基础研究”记录了学者对重庆文化的理论研究成果,如《回望“重庆文化体系”的来路》等。“巴渝文化”展示重庆各地的历史
本书内容以四川地域文化介绍为线,语言技能训练为纲,文化和语言技能并重,提高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教材以四川地域文化为主,可使学习者达到对区域文化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