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古老的书是什么样的?古代著名的图书馆都在哪里?书都是用什么做的?一本书要经过多少道工序才能来到你的眼前?你画的画怎么印到书上?你长大了可以做哪些与图书相关的工作?………… 翻开本书,与克拉拉一起,了解图书的发展,解读文化的传承。
"书"是什么呢?"古书"长的什么样儿?古人是怎样追求书品的适读效果的?我们今天如何才能读懂古书、用好古书?"书"是文明人类用来传授文化知识的工具。要问怎么读懂"古文"?办法有的是。中国有5000年不间断的文明史。5000年间的一切文化成果,都是"从古而来"的,因而每代人
保管期限划分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价值鉴定的重要成果。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学界已经对应用机器学习实现保管期限划分的可行性进行多轮探讨,并对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档案价值鉴定寄予希望。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字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划分展开了深入研究。本书共8章。第1-2章为理论和研究现状综述,第3章介绍
本书是中世纪图书馆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对于研究手稿时代的书籍和图书馆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作者在梳理了希腊--罗马图书馆历史的基础上,对中世纪早期、盛期和晚期不同地区和国别的图书馆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全景式地展现了中世纪欧洲公共图书馆和私人图书馆创建及发展的历史,以及图书馆管理和书籍的形成与保护情况。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引证
受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委托,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0192020年组织开展了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本书是子课题公共图书馆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战略研究的研究成果。本书聚焦于公共图书馆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全面梳理相关政策法规,探讨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人才队伍发展机制、法人治理结构、总分馆制、社会力量参
受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委托,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0192020年组织开展了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本书是子课题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中部)的出版成果。本书调查了中部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与发展环境,探讨了制约中部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因素,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以及发展建议,提出
本书从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建设的始末入手,探讨了当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意义价值、现存问题和建设策略等方面。本书先对公共图书馆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展开叙述,然后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在对公共服务体系与公共图书馆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的同时,也对图书馆在促进文化服务创新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
本书共七章,包括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产生与发展、创新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建设、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管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版权管理实践等内容。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绪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现状、高校图书馆传统工作的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媒体融合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营销工作、媒体融合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本书主要针对高校图书馆新媒体服务模式与创新展开论述,对新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模式与创新进行深度的剖析和探索,着重讲述了新媒体对读者阅读能力和阅读行为的影响,以及在新媒体技术下图书馆服务的应用与服务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