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过程的非平稳性及其模拟与生态水文效应已成为水文科学研究及水资源管理的热点与学术前沿。本书是在华南湿润区地表径流过程非平稳性时空特征及其水生态效应多年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提炼而形成的系统性学术成果,全面揭示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水文过程的时空规律,从全国尺度和流域尺度系统评价了水文过程变异可能对水生态系统及
受气候变化,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长江中游通江湖泊鄱阳湖水文情势近10多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书就鄱阳湖及其流域的基本属性和2000年以来新的水情问题进行阐述(第1章和第2章);基于地面站点长序列气象水文观测数据,对鄱阳湖及其流域气象水文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第3章和第4章);发展了鄱阳湖及其流域的水文水动力模
本书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运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地震预报预警制度,并在众多地震地质科学家的支持和帮助下完成。本书深入研究了中外近百年地震史和中国近40年的数百震例,包括地震预测失败和成功实现预测预报并取得减灾实效的众多震例,深入分析了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漏报的制度原因,剖析了封闭型地震预报制度的严重缺陷及政府、地震部门的行为模
本书采用对话题材,以火车上展开的一段对话,一站又一站地讲述了地震的历史、成因、研究成果以及地震和地震次生灾难的应对办法。本书语言轻松风趣,通俗易懂,将深奥的地质理论用活泼的方式介绍给普通读者。更为重要的是,本书对当下广泛传播的谬误信息进行了剖析和驳斥,使人们了解地震的基本常识,不再盲目恐慌。
·地球自诞生起,已经经历了46亿年的漫长岁月。这46亿年里,地球像是演绎了一部巨大而漫长的电视剧。小行星间的碰撞,月球的诞生,大海与陆地的形成,大陆板块的漂移,冰河时期,全球温室效应,应接不暇的地球环境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而在这种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生命孕育而生。经历过反复地进化之后,在700万年前
土壤水文性质是指影响土壤下渗、产流、蒸散发等各个水文过程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其异质性是指土壤水文性质在不同时空尺度的差异性。本书旨在揭示土壤水文性质的异质性及其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机制,以更准确地描述和模拟流域水文过程。本书分8章系统地介绍了土壤水文异质性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黑河上游土壤水文性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
本书在复原清代五台山地区水环境的基础上,探讨民众以水为基础而进行的水事活动,和在此类活动中人与水的关系,以及在水的影响下人与人的关系,从而理清特定时空下水与社会之间互动而生的水文化脉络,梳理水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汲取其中优秀的“基因”,为今天建设和谐的人水关系提供养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煤炭开采对河川径流的影响成为国内外学者和流域管理部门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之一。但如何定量评价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下垫面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地表产流机制和地表水、地下水转换关系的变化,进而导致河川径流量的变化,成为煤炭资源开发与水资源有效保护过程中面临的基础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因此,《煤炭开采对河川径流的影
随着气候变化的兴起,冰冻圈科学应运而生,其是一门新兴的、快速发展的学科,受到人们日益广泛的关注。总结十多年国内外发展态势,中国科学家从冰冻圈科学概念、冰冻圈科学研究构架、冰冻圈科学学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学科体系化理念,并构建了将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社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多圈层紧密结合、开展多学科有
本书以抒情如诗一般的语言,讲述水循环的秘密。完美解答每个孩子都会问的水是从哪里来?水到哪里去?水并不是来自哪里,而是,一直在循环。水龙头、井、乌云、海洋,所有的这些都流水。但是水去哪儿了?翻开这本书,去找找看,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脚趾去感受,潜入神奇的水世界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