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从会议成果中遴选出21篇论文汇编成册,形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坝下*小下泄流量技术研究与实践》一书,期望能够总结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下泄生态流量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难题,分享技术方法和管理经验,从而进一步促进水利水电行业的交流。同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坝下*小下泄流量技术研究与实践》也能为从事生态流量相关工作的
本系列标准规定了风电场中各组成部分(如风力发电机组)和参与者(如SCADA系统)之间通信的一般性要求。风电场各部分自身内部通信不在适用范围之内。本系列标准适用于客户—服务器模型支持的通信环境,定义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并分别进行建模来保证实现的可扩展性:1)风电场信息模型;2)信息交换模型;3)信息模型和信息交换模型映
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既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防震减灾工作的迫切需要。为此,从2009年起,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防灾减灾日”。201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0]28号)明确提出,各地区要加强全民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通过基于数字化观测技术的地震预测技术研究,包括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在地震预测中的部分应用,数字化前兆观测资料的数据异常识别和自动报警技术研究,同时研制了数字地震资料自动处理和数据异常报警系统。初步实现了地震预报技术由模拟观测分析研究为主向数字化观测分析研究为主的过渡。第一章噪声成像、地脉动和前震识别技术及应用第二章数字形变
本书是《全国水文勘测技术培训教材》的其中一本,针对水文系统基层职工的现状及新形势下对水文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总结了水文方面新技术、新设备及新方法的应用经验。本书主要介绍了水情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流程和相关法规、制度、规定;现代水情监测新设备、新仪器和新技术;实用水文预报方法等几个方面分内容。
本书选取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南小河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试验和室内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天然和人工降雨条件下不同地貌及植被类型的绿水循环过程及其分布特征,建立野外降雨条件下绿水循环转化过程模型,评估不同地貌及植被类型的绿水资源量。同时,结合历史实测资料,分析南小河沟流域绿水变化规律及绿水对土地利用、气候变化的响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秦皇岛野外实习指导书》是在总结济南大学多年秦皇岛野外实习教学成果基础上,根据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实习的教学要求编写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实习区概况、气象要素观测及资料整理、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调查实习、水文观测及资料整理、河道调查及断面测量实习、河道拦蓄工程实习、野外实习主要路线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本书以2010年底之前完成的1∶100万、1∶50万、1∶20万重力测量成果数据为基础,编制了全区“布格重力异常图”、“剩余重力异常图”;首次对剩余重力异常进行了系统编号及解释推断,划分了断裂构造,初步圈定了地层单元、中新生界盆地、岩体、构造岩浆岩带的范围,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全区“推断地质构造图”;完成了对全区重力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