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计算机媒介从九十年代初介入中国艺术设计领域,至今已经历近三十年发展。《媒体传达新时态》记录了三十年间三十位数字媒介相关领域前沿工作者对行业发展的探讨,他们包括有新媒介艺术家、大学教师、动态影像设计师、交互设计师、游戏公司创始人及互联网创业者等,探讨不同领域中数字技术和设计专业的结合及其未来发展,一方面从一个侧面反映
《头条背后的故事(精选版)/人民日报传媒书系》以作者刘杰亲自参与的《人民日报》40条新闻头条写作为引线,论述了新闻采写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讲述了新闻头条背后的故事,分析了这些新闻成为头条的时代背景和政策背景。融新闻理论于具体的案例,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扎实的理论功底、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为广大新闻专业、社会学专业的学生
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是两年一度的国际性会议,其宗旨是促进全球图书馆和情报专业人员之间的专业和学术交流。论坛组委会每年都向国内外广大的图书馆理论工作者、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的管理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公开征稿,并组织专家评审,选取优秀论文集结出版论文集。
欲认识上海,应从上海的新闻媒体入手这也正在成为中外有识之士的共识。从1850年英文《北华捷报》在上海创刊,1861年*张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出版,上海的新闻事业为同春笋破土、春潮出闸,蓬蓬勃勃,日新月异。150年来,它忠实地记录看上海的发展和进步,成功和挫折,欢乐和痛苦。它传播知识,开启民智,唤醒大众,宣传革命,引导舆
《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18版)/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首次从传播生态学视角聚焦全球传播格局和世界传媒发展,在复杂的全球社会生态体系内透视人、媒介、社会各种力量的共息共生关系,为传播研究和媒介管理提供某种联动、系统化、战略化的思路。报告凝结传媒业界、传播学界和相关官方管理机构的智慧,从政策—理念、互动—效果、个案—市
《中国图书馆学报创刊六十周年文选:19572017》共收录文章130余篇,选自中国图书馆学界核心专业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19572017年刊发的文章,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学研究的状况,内容涵盖目录学、图书编目、图书馆学方法论、情报检索、图书馆学教育、知识学、图书馆服务、阅读推广工作等。本书按
大健康的概念是基于健康全局观的概念,其内容涉及各类与健康相关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也涉及各类组织为了满足社会的健康需求所采取的行动。与健康产业密切相关的医药行业就业门槛高,人才知识储备量大,市场需求量大。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生毕业后除了流向传统的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领域外,还可以
传媒变革,人才为王。传媒人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结构?《中国传媒人才能力需求研究报告(2018)》采集11140条近200万汉字字符的媒体岗位招聘广告文本,构建能力结构模型,采用词频分析和文献研究结合的方法,对传媒和非媒体行业等12个细分领域人才能力需求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属于传媒人才能力结构的实证研究,对传媒教育工作者,业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理解娱乐:美学、意义与理论;娱乐心理:时间、机制与伦理;作为效果的娱乐:认知、行为与观念,对娱乐传播的经典文献进行了分类收录,涉及该领域的诸多议题。可作为新闻传播学师生及对文化传播感兴趣的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武兰芬,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博士,1978年5月出生,研究方向:专利分析、科技政策。2012年1月入选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近年主持或参与的各类项目主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专利分析的新兴产业与技术族群关联机制及其实现模式研究(15BGL037)、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知识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