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COP13)通过了《2018—2030战略框架》。第7/COP.13号决议对此做了阐述,同时还制定了战略目标3。UNCDD缔约方大会通过了第11/COP.14号决议,采用一个方法论和分级方法来设定用于战略目标3监测的指标和监测框架。本指南就如何制定和解释第11/CO
本书稿为作者历时三年实地考察嘉绒地区的高山湖泊,通过生动切实的描述,用文字带领读者在青山绿水中感受大自然和其中蕴含的人文智慧。书稿第一部分中作者以记实文学的手法,描写了嘉绒地区的名胜古迹,第二部分以多年所收集的嘉绒地区的高山湖泊的颂词、碑文和古迹遗址等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作为研究资料,诠释了先辈们对山水文化的保护精神和
本书首次全面论述了近自然湿地修复理论、发展历程及其特征,并以藻苲淀近自然湿地为例,进一步阐述近自然湿地的修复过程和原理。内容包括:近自然湿地的概念、发展由来及要素特征;近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和天然湿地之间的差异;藻苲淀湿地的污染与现状;从藻苲淀水系连通和微地形整理、近自然湿地植被系统和动物生物多样性构建,以及藻苲淀近自然
本书包括总论、自然地理环境、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旅游资源、自然保护区评价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7部分内容。根据调查结果,保护区有维管植物107科321属517种,其中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种;脊椎动物27目75科367种,其中兽类4目7科7属7种,鸟类20目62科351种,两栖爬行类3目6科8属9种;鱼类2科13种
在本书中,维多利亚·迪·帕尔玛采取了“反风景如画”的态度,对传统上令人恐惧和蔑视的荒原风景进行了描述。她认为,18世纪英格兰的信仰、技术、制度和个人的融合导致了一种有关“厌恶”的文化态度的形成,该文化态度直至今日依然在塑造着我们评估景观的方式。本书包含的大量插图最早可追溯至17世纪,涵盖了景观研究、艺术和建筑史、地理、
本书采用“一个系统,两条主线,三个阶段”的叙述体系。“一个系统”即地球表层系统。“两条主线”即以太阳能量进入地球表层产生的能量收支及其在大气、海洋、陆地问的传输、转化与调整过程为主线,以水循环、同体地球物质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个相互联系的物质循环过程为第二主线。“三个阶段”即“总体→部分→总体”的叙述顺序,首先,讲
《地球系列:岛屿》是斯蒂芬A.罗伊尔的精彩之作,深入探索了岛屿的神秘与魅力。从岛屿的定义与形成,到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特性,通过详尽地阐述和论证体现了岛屿在地球科学、文学、艺术以及流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本书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异国情调和奇幻色彩的世界。跟随《地球系列:岛屿》,你将踏上一段充满未知与惊喜的旅程,
这是一套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中国地理通识读本。它将为孩子提供一套地理思维方法,帮助孩子用地理思维来丈量和观察脚下的土地,探索祖国大好河山,认识、感受多彩中国,发现中国之美。这套书由院士、专家、名师共同带来系统的专业知识、前沿的科学理念、广博的人文地理解读及全面的中国地理学科知识点。讲解中国自然地理知识、讨论人文地理话题、
本书是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资助项目“冰上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合作”成果。本书主要研究北极治理与中国的参与。主要章节包括:对北极地区国际秩序和治理需求的分析;北极域外国家与域内国家之间关系的处理原则;对中国2018年发布的北极政策的解读;对中国2013年被北极理事会接受为观察员国之后中国贡献的评估;中国极地科
本书针对我国滨海湿地日趋突出的水环境治理问题,系统梳理了我国各地滨海湿地水环境现状与成因,并以南大港湿地为例,在分析南大港湿地现状水环境特征及时空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了南大港湿地水环境变化的驱动因子,针对性的提出了南大港湿地水环境改善的相关意见与建议。可以为持续推进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为重要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