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材·卫星定位原理与应用(第二版)》是高等院校测绘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教材。全书立足于卫星定位技术的新发展,对卫星定位涉及的时间系统与坐标系统、卫星运动与卫星位置计算、卫星信号、卫星测量误差源、单点定位、基线向量解算、基线向量网平差、大地水准面精化及应用、控制测量设计与实施、实时动态定位、卫星导航增强技术、导航定
本书由教育部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本书构建了“课程导入”“控制测量基本知识”“卫星定位控制测量”“常规平面控制测量”“常规精密高程控制测量”“控制测量综合实训”五大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基于生产一线控制测量作业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编写,本书中引入课程思政拓展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教材是
本书共8章内容。第1章阐述了大地测量学的定义、任务、作用、研究的基本内容、发展简史及对未来的展望。第2章至第4章侧重论述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第5章和第6章介绍了地球椭球的数学性质及其数学投影变换。第7章阐述了坐标转换与坐标系的选择。第8章侧重叙述常用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原理与常见导线网、水准网平差的具体流程
《星空浩瀚北斗璀璨:北斗导航系统的前世今生》重点介绍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意义、发展历程、广泛应用和相关科技创新活动。全书分为四篇:首篇《从南到北跨越千年》介绍定位与导航的含义、动物界的导航、我国古代的导航技术、近现代定位导航技术、北斗卫星定位、导航和授时原理等。第二篇《亮如灯塔耀如北斗》介绍我国历经灯塔一号计划、北斗卫星
2020年,我国建设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标志着我国拥有了服务全球的空间定位、导航与定时(PNT)基础设施,国家PNT技术实力得到有力提升。《中国定位、导航与定时2035发展战略》在分析PNT发展重大需求的基础上,回顾其技术发展历程,总结学科发展规律和特点,结合国际PNT科学发展的整体趋势,阐述学科
"本书阐述了卫星导航定位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全书共由12章构成。第1章介绍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发展和系统构成;第2章讲解了GNSS时空参考系以及卫星轨道基础;第3章讲解了GNSS卫星信号基础与现代化导航卫星信号;第4章讲解了GNSS接收机基础与接收机主要构成;第5章讲解了常用的GNSS导航定位解算理论;第6
本书建立在读者精通微积分、向量和矩阵代数的基础上,从性原理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坐标系与坐标变换、常微分方程、系统误差动态方程、随机过程和误差模型、线性估计等数学基础理论,初步构建了惯性导航和重力测量的理论基础,深入地推导了惯性测量单元、惯性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三个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误差项和典型误差源及典型值,后给出了惯
本书在简要介绍了GNSS基础知识和定位原理的基础上,详细讲述了作者在GNSS高精度定位方面的几项关键技术研究成果,重点论述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BDS高精度定位方面的几项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主要包括:GNSS长距离网络RTK定位算法研究,在保证厘米级定位精度的前提下,把基准站间距离提高2-3倍达到100-1
本书是在作者多年从事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测量教学与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全书共13章,第1~4章主要介绍了卫星测量的基本原理,第5~7章主要介绍了卫星测量的误差来源、技术设计和数据处理,第8章主要介绍了卫星信号接收机的使用与检验,第9~13章主要介绍了卫星测量技术的应用。书中重点介绍了卫星信号接收机的使用与检验,特别是
随着空间科技的飞速发展,多时空对地观测数据更易获取,遥感数据的时间分辨率显著提高,多时相乃至稠密时间序列遥感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产生,基于时序遥感大数据的土地覆盖分类与变化检测研究越来越流行。本书以多云多雨的中南半岛为主要研究区,对面向土地覆盖信息提取的遥感大数据时间序列挖掘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包